跳至內容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深圳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深圳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深府〔1998〕158號
1998年8月31日
發布機關: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公布第五批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本作品收錄於《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報/1998年/第16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提出的「深圳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六處,已經市政府批准,現予公布。各級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對這批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文物保護單位,劃出保護範圍,樹立說明標誌,建立科學的記錄檔案,切實擔負起管理和保護的責任。

附:深圳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類別

地點 年代 價值
1 古墓葬 黃默堂墓 福田區蓮花山公園內 南宋淳祐年(1248) 墓葬位於蓮花山西北坡半山腰,左右兩側有小山崗拱護,呈團椅狀。墓上建築均用花崗岩條右壘砌,墓室正中立有六邊梭形墓塔,墓碑高45厘米、寬22厘米,嵌於墓塔內。墓前冥堂下有石作須彌座。墓葬建築為宋代原物,其須彌座和墓塔形制有唐風,且融民俗文化與佛教文化於一體。此類墓葬在深港地區乃至廣東極為罕見。墓主黃默堂的後裔分布在深圳、香港、惠州、東莞等地。該墓葬對研究深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居民的源流、遷徙、生息繁衍、宗教、民俗及建築歷史等具有重要價值,也是宋代先民開發這片土地的歷史見證。
2 歷史古建築 黃氏宗祠古建群 寶安區新安街道辦事處上合村 明代 黃氏宗祠古建群包括宗祠(含祠前月池)、雲野書室、西莊祖祠和大王古廟。其中黃氏宗祠是主體建築,創建於明代,歷代均有維修,從而不同時代的風格使歷史脈絡一目了然。宗祠建築面積305平方米,三開間三進深,中軸線上依次排列門樓、牌樓、中廳、後堂。其石構牌樓四柱三間,為紀念晉代南粵孝子黃舒(深圳史載最早成名人物)而建,石橫匾上鐫刻「孝行流芳」四字,造型頗具特色,為深圳地區藝術價值較高的一座牌樓。雲野書室為當地黃氏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西莊祖祠、大王古廟均為村中重要的民俗建築,與黃氏宗祠相連一氣,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已形成一個歷史文化小區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民俗藝術價值。
3 歷史古建築 鶴湖新居 龍崗區龍崗鎮羅瑞合村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經三代努力,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建成,主人是清初由興寧縣遷來的羅姓客家人。整座建築由內外兩圍環套而成,內圍平面呈長方形,為五鳳樓的三堂六橫屋形制;外圍平面呈梯形,前寬166米、後寬111.6米、進深106.5米,面積14780平方米。有屋三百多間,以宗祠為中心,與閣樓、廳、堂、房、井、廊、院、天井、過道等建築互相關聯,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與圍前的禾坪、月池、旗杆石、古榕等形成合理的布局和組合。整座建築氣勢恢宏,建築風格敦厚樸實,簡潔明了,是目前深圳發現較大的一座客家圍屋,體現了客家先民樸素務實的文化心態和淳樸的民俗民風,它對研究客家源流、遷徙、生息繁衍、建築藝術、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價值。
4 歷史古建築 文武帝宮 龍崗區坪山鎮坪山墟 清中期 整座建築包括山門、中殿、後殿、文昌閣、廣場、戲台和圍牆等,占地面積2400 平方米,是深圳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文武帝宮,也是深圳歷史和民俗文化的真實載體。山門上的石刻豎匾上刻「文武帝宮」 四字,邊框雕龍鳳卷草紋飾,殿內木雕刻、壁畫和外牆檐口處裝飾精美,屋脊上的脊飾為幾何圖案化的灰塑龍吻,頗具藝術價值。門前廣場和戲台是鬧廟會和趕圩的場所。戲台建於1938年,正中塑「至大至剛」四字,抗戰時成為聲討日寇的場所,有「七七紀念台」之稱。1938年至1943年,曾為惠寶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戰區第三游擊縱隊新編大隊)、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惠陽大隊的隊部之一。1943年12月2日曾在這裡召開慶祝東江縱隊成立大會。因此,文武帝宮也是革命活動舊址之一,不僅具有歷史價值,還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5 歷史建築 綺雲書室 寶安區

西鄉鎮樂群村

清光緒十一年(1885) 由愛國港胞鄭姚創建的私家書室建築群,包括前庭、廳堂、東書樓、西船廳、明樓、花園、廚房、水井等,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雄偉壯觀,頗有氣勢,是深圳歷史上最大的私人書室建築。該建築木雕、石雕、磚雕工藝精湛,圖案精美,有「深圳的陳家祠」之美譽。特別是所有木作構件均用粗大的紅木製作,質地上乘,選料考究,為嶺南地區所僅見。現書室主體部分保留完好。大革命時期綺雲書室曾是寶安縣第二區農民運動和黨組織的革命活動中心,因此其既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又是革命活動舊址,可作為愛國主義的教育場所。
6 歷史古建築 黃思銘公世祠 福田區沙頭下沙東涌村 明代 沙頭下沙村黃姓族人為紀念第八世祖黃思銘而創建於明代晚期,歷代皆有維修,為三進三開間二天井宗祠式建築,寬14米,進深43米,建築面積602平方米,氣勢壯觀,布局嚴謹,另有附屬建築陳楊侯古廟,也建於明代,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為深圳僅見,均為深圳頗具特色的古建築。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也可能在其他管轄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