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庙战役之经过及其教训
从嘉峪关说到山海关——北戴河海滨的夜话 ◄ | 塞上行 第二 百灵庙战役之经过及其教训 |
► 陕变后之绥远 |
|
第二 百灵庙战役之经过及其教训
红格尔图与百灵庙两次战争,只是我们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特别是百灵庙战争在序幕战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序幕战对于今后战争有其非常的关系和影响,窃本一得之义,谨将此次战争之经过及其教训加以叙述,敬供读者之参考。
(一)不平常的胜利
百灵庙的本身,是由千数百家的喇嘛、几间大庙和百数十家的汉商组织而成。论人口富庶,不及内地一个繁华的市镇,所以打下百灵庙,在单纯的直接的收获,并无大可称述的地方。虽然某方存在庙上的子弹有百万发以上,白面约有二三万袋,替我们军队给养与装备上减少了许多困难,而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是我们已经破坏某方对中国大陆封锁政策的立足点。
我们从过去一般情况的研究和判断,特别是从这一次百灵庙所获各种秘密文件中,我们看出某方的企图,是想在中国的北面,造成封锁中国的壁垒。在他们看来,中国在海上交通方面,要在战时求得国际的援助,非常困难,因为他们自己觉得他们在西太平洋上的海军根据地和海军兵力,可以优裕的对付英美可以调来西太平洋上作战的联合海军力量,所以海上封锁中国,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在陆路方面,中国有被迫与苏俄联合的可能。他们看到这一点,决定先完成对中国的封锁。在他们看来,中国如无国际的援助,中国的自身,是不堪一击的。
从东北经察绥,西至宁夏、新、甘,造成封锁中国,隔绝中俄的阵线,是某方最近一二年来努力的目标。他们准备四万万元巨款,来完成这一工作。据今年上期所得消息,他们已用去约六千万元。他们对于封锁壁垒的主干支持者,是想利用蒙、回、藏等比较不甚得势的民族,以似是而非的“民族自决”理论,挑拨各民族间的情感,鼓动各民族间之战争,以实现“以华制华”的故技。然后挟其经济与政治军事力量,控制各弱小民族,以遂其预定的封锁计划。
他们所预定的这条封锁线,是从东北到西北,一条长蛇式的地形。这条长线的中心点,也可以说是封锁的津梁,是在绥远,而在绥远本部未被占领前,东西策应的根据地就是百灵庙。所以他们在百灵庙,对于军火和粮食,大批的存积,而且以在内蒙有二十馀年历史的盛岛主持百灵庙特务机关。德王主力之第七师穆克登堡,亦移驻百灵庙,准备更大规模的活动。
十一月二十四日绥远军队之克复百灵庙,使某方阴毒狠辣的大陆封锁政策,终成梦想!
(二)超军事的战争
百灵庙之克复,我们不能从军事常轨上得到了解。我们这次是用的“包围袭击”法。但是袭击实施的原则,必须绝对保持我军的秘密,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是我们现在因为外交上还在接洽,绥远省垣还驻著对方公开的谍报机关——“羽山公馆”。又因为交通的不备,军队调动迟缓,故我们打算“袭击”的消息,百灵庙方面,已相当知道,已不成其为“袭击”,此其一。
第二,百灵庙四面环山,山外为未开辟之蒙古草地,无村落,无人家,其南面距有村庄地带亦六七十里不等,足够步兵大半日的行程,庙舍及商店皆在山内,故对攻击部队非常困难。论地势,则为仰攻,论接济,则我方毫无,如支持一日不下,我方军队不但果腹无方,即解渴亦成问题。
第三,我方攻击兵力多于对方无几,且主要者为步兵,前进时多为徒步,疲劳特甚。在对方可谓“以逸待劳”,在我方可谓“以劳攻险”。对方多为骑兵,运动甚灵,如攻击不下,则我方步兵绝不能逃出对方骑兵之蹂躏。对方粮如山积,我仅果腹而前,对方有足供数万人使用之弹药,我方仅随身之法宝。
故从战争条件上研究,我方远比对方为差:以徒步疲劳之兵,当骄逸之马;仅果腹之备,当山积之粮;涉平荒之地,以攻环抱之险;以相等之兵力,以袭有备之敌。故战争开始以后,当事者多惴惴不安。傅作义先生于二十三日晚通宵未寝,以全副精力注意前方战况,外交部秘书段茂澜氏亦陪傅未眠,盖客观条件难令人放心也。
但实战开展以后,情况殆有出人意料者。我方由孙长胜、孙兰峰分任正副指挥,步兵张团任南方正面攻击,步兵王靖国师刘团任西面攻击,骑兵刘团绕至北面,攻飞机场与蒙政会办公处,步兵刘团一营担任东面阵地,而以骑兵之一部及东面刘团之一营先期至百灵庙东北山口通滂江大道上,截敌归路。更以刘团之另一营为预备队,配炮兵一营,握于指挥官之手,自东南方大道上,开始攻击前进。
正式攻击系二十三日夜间开始。士兵出发时,即彼此互相传述“到百灵庙喝水!”意谓此次只有打开百灵庙,才有水可喝。否则只有渴死。
似乎是“天助中国”,蒙古草地中,最少南风,特别是在冬季,可谓绝无南风之先例,然而二十三日晚间,却南风拂背,气候温和,使我军活动,得到非常的便利。
蒙兵射击精确,子弹充足,某方军官复督战甚严,机关枪林牢据山口,如暴雨式的吐出子弹。我们从子夜攻击到二十四日天明,仍未得手。且二十四日午后有约五千人之敌,将赶至增加。午前九、十时以后,敌机即可以来轰炸。白天攻险,更为不易。故当时我方指挥官一方面见死亡之枕藉,徒奋勇而无成,而又感时机之急迫,眼见覆败之可待。乃以孤注一掷,同殉国家之决心,将预备队用一队重载汽车载上,以二装甲汽车为前导,破阵而入,炮兵亦采冲锋形势,我方指挥官则徒步而前,置生死于度外,视弹雨如无睹,于是士气大奋,裹创而前,战局始为之突变。旋我装甲汽车被敌击坏,司机殉国,路阻不能行,担任最后冲锋之张振基连,乃下车以肉体争山头,当时全连损失在三分之一以上。既而山头夺获,我军始有阵地,而百灵庙已在目前,敌人惊惶失措,四面部队乘势突进,张连再继续冲锋,始于廿四日上午九时半造成此次抗战中第一次光荣纪录。
(三)更进一步的要求
这次战争,证明了“战争心理”对于战争胜败的关系,远过物质的装备。我们的将士在这回绥远战争中,决没有一个人在考虑个人自身的利害问题,大家一致的信念是“为生存而战争”。不战必亡,战或可生,与其坐而待亡,孰若抗战求生。士兵情绪之坚决,令人可歌可泣,仅仅三五元一个月的军饷,他们已有一部兵士请求不发军饷,以减轻政府应付战争的困难!总之,我们的战争心理,早已得胜,确有日俄战争时,日本国民方面的心理状态。胜利一定有把握,只要我们决心战争!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这次战争主要的对象,是被利用的蒙古同胞,我们固然很为他们可惜,同时当责备我们过去民族政策之无方,自己家里人跟著外人跑,当然主持家务者有不当的责任。所以我们要有方法召回我们的同胞,我们不要对一时被愚的同胞任意破坏,反而增加我们自家人间的误会。百灵庙现已成荒坵!这是我们战争认识不足,所弄成的不合理现象。战事胜利的纪律,关于民族解放战争之前途甚大,望我忠勇之将士,放大眼光,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
(二十五年十二月三日 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