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靈廟戰役之經過及其教訓
從嘉峪關說到山海關——北戴河海濱的夜話 ◄ | 塞上行 第二 百靈廟戰役之經過及其教訓 |
► 陝變後之綏遠 |
|
第二 百靈廟戰役之經過及其教訓
紅格爾圖與百靈廟兩次戰爭,只是我們民族解放戰爭的序幕,特別是百靈廟戰爭在序幕戰中佔非常重要的地位,序幕戰對於今後戰爭有其非常的關係和影響,竊本一得之義,謹將此次戰爭之經過及其教訓加以敘述,敬供讀者之參考。
(一)不平常的勝利
百靈廟的本身,是由千數百家的喇嘛、幾間大廟和百數十家的漢商組織而成。論人口富庶,不及內地一個繁華的市鎮,所以打下百靈廟,在單純的直接的收穫,並無大可稱述的地方。雖然某方存在廟上的子彈有百萬發以上,白麵約有二三萬袋,替我們軍隊給養與裝備上減少了許多困難,而值得我們大書特書的,是我們已經破壞某方對中國大陸封鎖政策的立足點。
我們從過去一般情況的研究和判斷,特別是從這一次百靈廟所獲各種秘密文件中,我們看出某方的企圖,是想在中國的北面,造成封鎖中國的壁壘。在他們看來,中國在海上交通方面,要在戰時求得國際的援助,非常困難,因為他們自己覺得他們在西太平洋上的海軍根據地和海軍兵力,可以優裕的對付英美可以調來西太平洋上作戰的聯合海軍力量,所以海上封鎖中國,是不成問題的。只是在陸路方面,中國有被迫與蘇俄聯合的可能。他們看到這一點,決定先完成對中國的封鎖。在他們看來,中國如無國際的援助,中國的自身,是不堪一擊的。
從東北經察綏,西至寧夏、新、甘,造成封鎖中國,隔絕中俄的陣線,是某方最近一二年來努力的目標。他們準備四萬萬元巨款,來完成這一工作。據今年上期所得消息,他們已用去約六千萬元。他們對於封鎖壁壘的主幹支持者,是想利用蒙、回、藏等比較不甚得勢的民族,以似是而非的“民族自決”理論,挑撥各民族間的情感,鼓動各民族間之戰爭,以實現“以華制華”的故技。然後挾其經濟與政治軍事力量,控制各弱小民族,以遂其預定的封鎖計劃。
他們所預定的這條封鎖線,是從東北到西北,一條長蛇式的地形。這條長線的中心點,也可以說是封鎖的津梁,是在綏遠,而在綏遠本部未被佔領前,東西策應的根據地就是百靈廟。所以他們在百靈廟,對於軍火和糧食,大批的存積,而且以在內蒙有二十餘年歷史的盛島主持百靈廟特務機關。德王主力之第七師穆克登堡,亦移駐百靈廟,準備更大規模的活動。
十一月二十四日綏遠軍隊之克復百靈廟,使某方陰毒狠辣的大陸封鎖政策,終成夢想!
(二)超軍事的戰爭
百靈廟之克復,我們不能從軍事常軌上得到了解。我們這次是用的“包圍襲擊”法。但是襲擊實施的原則,必須絕對保持我軍的祕密,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但是我們現在因為外交上還在接洽,綏遠省垣還駐著對方公開的諜報機關——“羽山公館”。又因為交通的不備,軍隊調動遲緩,故我們打算“襲擊”的消息,百靈廟方面,已相當知道,已不成其為“襲擊”,此其一。
第二,百靈廟四面環山,山外為未開闢之蒙古草地,無村落,無人家,其南面距有村莊地帶亦六七十里不等,足夠步兵大半日的行程,廟舍及商店皆在山內,故對攻擊部隊非常困難。論地勢,則為仰攻,論接濟,則我方毫無,如支持一日不下,我方軍隊不但果腹無方,即解渴亦成問題。
第三,我方攻擊兵力多於對方無幾,且主要者為步兵,前進時多為徒步,疲勞特甚。在對方可謂“以逸待勞”,在我方可謂“以勞攻險”。對方多為騎兵,運動甚靈,如攻擊不下,則我方步兵絕不能逃出對方騎兵之蹂躪。對方糧如山積,我僅果腹而前,對方有足供數萬人使用之彈藥,我方僅隨身之法寶。
故從戰爭條件上研究,我方遠比對方為差:以徒步疲勞之兵,當驕逸之馬;僅果腹之備,當山積之糧;涉平荒之地,以攻環抱之險;以相等之兵力,以襲有備之敵。故戰爭開始以後,當事者多惴惴不安。傅作義先生於二十三日晚通宵未寢,以全副精力注意前方戰況,外交部祕書段茂瀾氏亦陪傅未眠,蓋客觀條件難令人放心也。
但實戰開展以後,情況殆有出人意料者。我方由孫長勝、孫蘭峰分任正副指揮,步兵張團任南方正面攻擊,步兵王靖國師劉團任西面攻擊,騎兵劉團繞至北面,攻飛機場與蒙政會辦公處,步兵劉團一營擔任東面陣地,而以騎兵之一部及東面劉團之一營先期至百靈廟東北山口通滂江大道上,截敵歸路。更以劉團之另一營為預備隊,配砲兵一營,握於指揮官之手,自東南方大道上,開始攻擊前進。
正式攻擊係二十三日夜間開始。士兵出發時,即彼此互相傳述“到百靈廟喝水!”意謂此次只有打開百靈廟,才有水可喝。否則只有渴死。
似乎是“天助中國”,蒙古草地中,最少南風,特別是在冬季,可謂絕無南風之先例,然而二十三日晚間,卻南風拂背,氣候溫和,使我軍活動,得到非常的便利。
蒙兵射擊精確,子彈充足,某方軍官復督戰甚嚴,機關槍林牢據山口,如暴雨式的吐出子彈。我們從子夜攻擊到二十四日天明,仍未得手。且二十四日午後有約五千人之敵,將趕至增加。午前九、十時以後,敵機即可以來轟炸。白天攻險,更為不易。故當時我方指揮官一方面見死亡之枕藉,徒奮勇而無成,而又感時機之急迫,眼見覆敗之可待。乃以孤注一擲,同殉國家之決心,將預備隊用一隊重載汽車載上,以二裝甲汽車為前導,破陣而入,炮兵亦採衝鋒形勢,我方指揮官則徒步而前,置生死於度外,視彈雨如無覩,於是士氣大奮,裹創而前,戰局始為之突變。旋我裝甲汽車被敵擊壞,司機殉國,路阻不能行,擔任最後衝鋒之張振基連,乃下車以肉體爭山頭,當時全連損失在三分之一以上。既而山頭奪獲,我軍始有陣地,而百靈廟已在目前,敵人驚惶失措,四面部隊乘勢突進,張連再繼續沖鋒,始於廿四日上午九時半造成此次抗戰中第一次光榮紀錄。
(三)更進一步的要求
這次戰爭,證明了“戰爭心理”對於戰爭勝敗的關係,遠過物質的裝備。我們的將士在這回綏遠戰爭中,決沒有一個人在考慮個人自身的利害問題,大家一致的信念是“為生存而戰爭”。不戰必亡,戰或可生,與其坐而待亡,孰若抗戰求生。士兵情緒之堅決,令人可歌可泣,僅僅三五元一個月的軍餉,他們已有一部兵士請求不發軍餉,以減輕政府應付戰爭的困難!總之,我們的戰爭心理,早已得勝,確有日俄戰爭時,日本國民方面的心理狀態。勝利一定有把握,只要我們決心戰爭!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這次戰爭主要的對象,是被利用的蒙古同胞,我們固然很為他們可惜,同時當責備我們過去民族政策之無方,自己家裏人跟著外人跑,當然主持家務者有不當的責任。所以我們要有方法召回我們的同胞,我們不要對一時被愚的同胞任意破壞,反而增加我們自家人間的誤會。百靈廟現已成荒坵!這是我們戰爭認識不足,所弄成的不合理現象。戰事勝利的紀律,關於民族解放戰爭之前途甚大,望我忠勇之將士,放大眼光,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
(二十五年十二月三日 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