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窩先生集/卷之八
書
[编辑]示舍弟玄甫汐○庚戌
[编辑]國恤卒哭前。私喪二祥行與不行。旣有先輩定論。則今不暇遠引。亦不可他求。而今見鄭都憲獻議。則全不成義理。亦不成說話。殊不可曉。其所引曾子問云云。似若有據。而此亦煞有曲折。盖古者卿大夫士庶人君服較異。故庶子之在官者。君喪未除之前。不敢私除。而適子在家。自當行二祥之祭。今也不然。通士庶皆服三年。則雖士庶人二祥之祭。實似未安。然國制國恤卒哭後。大小祀皆許行之。故備要曰未知其必不可行。此則以卒哭後而言之也。雖卒哭後。其言之愼重。猶且如此。况卒哭之前乎。是以同春先生曰備要所論。意非偶然。又曰雖後喪卒哭前。大小祀皆廢。旣是時制。則二祥之祭恐未安。〈此與尤菴聯名答權思誠書。〉此說在壬申仁穆王后昇遐之時。則今日之事。何暇遠引。亦何可他求。當依愼齋先生所行。以數器別設之饌。依殷奠禮。行於本祥之日。而必待〈缺〉卒哭後。行盛祭除服。實亦至當而不可易也。今鄭徒知古之大夫士有異同。而不知今之大夫士無異同。誠可笑也。〈同春曰今時之制。難可異同。〉其言又曰凡祭皆吉祭。大小祥皆屬㐫禮。此亦未然。二祥雖是喪中祭祀。而變㐫卽吉。是謂之祥。故雜記註曰虞以前爲㐫祭。卒哭以後爲吉祭。禮又曰雖臣妾。葬而後祭。祭卽二祥之祭也。臣妾猶然。况君喪乎。忌祭雖輕於二祥。而退沙以下諸賢。皆以單獻行之。或以素饌薦之。况二祥乎。律以禮意。斷然如此。而但朝家旣以都憲議施行。擧國之有私喪者。普同除服。則率意違令。無或近於愚而自用。賤而自專之嫌耶。如何如何。
答玄甫壬子
[编辑]太極啚解。者讀之曰陽變者。
者讀之曰陰合者可也。交系於上四字。當連續讀。中間無句絶矣。讀來讀去。當漸漸有疑。疑當思問。自此除却閑言語。專以質疑爲事。如何如何。
寄樂賢壬戌
[编辑]書冊工夫能着實否。朱先生與長子受之書曰。大抵只是謹勤二字。推之而上。有無限好事。雖不敢言。窃爲汝願之。循之而下。有無限不好事。雖不欲言。窃爲汝不願。〈朱子說止此。〉吾於汝亦云。尤翁曰人家子弟出門。多不滿人意。此亦警醒處也。勉之勉之。
答樂賢丙寅
[编辑]白鹿洞䂓啚。汝記得否。慮或忘之。一通謄去。使僕直備呈一丈紙。凈寫揭壁。朝夕講誦。兒輩未曉其義。詳細開釋以告可也。雖不得已做擧業。於此處不可頓忘。講學之意。念之念之。周卿雷照如何。君實亦然。抗義新編八啚。是先生大致。亦宜熟玩而講服也。地主或來臨。下堂迎之。敬謹而待之。愼勿失言可也。院堂卽是公處。必須地主先升而後繼升似宜耳。
答樂賢家禮疑問丙子五月
[编辑]兩病云云。
此非南塘之說。乃尤翁之說。而南塘之所是也。盖古制之難行。一病也。今法之有弊。又一病也。南塘所謂古今相對爲兩病七字。可謂畧而盡矣。退沙兩賢。則皆除却上一截。只就下一截。分做兩病看。恐失照管。
通禮云云。
玄彦明吉凶通行之說得之。盖通禮二字是大綱。祠堂,深衣,居家雜儀是條目也。吉凶皆告于祠堂。祠堂章通吉凶也。吉凶同服深衣。深衣章通吉凶也。至於居家雜儀。固家居平日之事。則雖只謂之吉禮可也。然正倫理篤恩義。是一篇大義。而喪之致哀。祭之致敬。莫不本之於斯。且第一節稱家之有無。以給上下之衣食及吉㐫之費。皆有品節云。則此亦非吉㐫通行者乎。是以此三章。捴名之曰通禮。此恐是正意也。剝解之通上下。輯覽之合三爲一等語。尋常未知其穩當。
祠堂云云。
祠字古人有以廟言者。有以祭言者。〈儀禮。春祭曰祠。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綱目。大牢祠孔子。〉而旣曰祠堂。則此祠字不成說。看作廟字也。先生改影堂曰祠堂。影堂旣是奉遺像之堂。則祠堂豈非奉祭祀之堂乎。
反始云云。
反回思也。始祖先也。反始卽不忘其祖先也。盖反始故報本。報本所以反始。則二者未甞不相關。然後後文義意思。稍有不同。
內立寢廟云云。
此寢非正寢也。昭穆之制。代各異廟。廟以藏主。以四時祭之。正廟之北。又各有寢。寢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薦新物。此所謂寢廟也。雖二廟一廟。有廟則亦必有寢在後。故曰內。
立祠堂於正寢之東。
東生方也。立祠堂於東者。不忍死其親之意也。古者大祖與三昭三穆廟皆南向。主則皆東向。亦此意也。
具祭器牀卓。
時祭陳器本註曰設盥盆帨巾各二於阼階下之東。又設陳饌大牀于其東。設蔬果酒饌條曰主婦背子炊煖祭饌。皆令極熱。置于東階下大牀。彼所謂牀席之牀。卽指此牀而言也。祭初祖之食牀。亦安知不在其中乎。
參云云。
源流註禮覲也。或曰衆見也。愚以爲如立則見其參於前之參也。參前之參。集註曰如毋往參之參。言與我相參也。盖每日有晨謁之禮。而只門外再拜而已。若正至朔望。則開門軸簾。出主而對面矣。此非相參者乎。故名其禮曰參。大祭參神之參。亦恐此意也。古人何不說得到此。衆見全無意味。禮覲近之。而猶未分曉。
酒止一上。斟一盞云云。
諺解着丷匚吐。而吾意丷也似勝。술을ᄒᆞᆫ번올니기에그쳐ᄒᆞᆫ잔만부을지니라如是釋之。奚爲兩項事乎。然旣知非兩項事。則丷匚丷也俱無所妨。
歲一祭之云云。
歲一祭誠似未安。近來功臣不遷之位。沙溪以高祖別室爲當。尤翁以藏于墓所爲是。玄石以祖禰共一室爲可。此皆以祭五代爲嫌故耳。然高祖別室未安。祖禰同室苟且。藏于墓所。不遷之意安在。劉氏宗不在數中之說。朱子是之。始爲功臣而百世不遷。則代數之外。別立一室。又大典之文。而時王之制也。故沙川家行之。南塘亦是之。恐當以此爲正。
中指中節
裁衣之際。以此爲寸然後。長短廣狹。與軆相稱。故鍼經謂之同身寸。此必有管攝一身之道矣。無乃手爲一身之用。而此一節正當一手之中。故以之裁衣。則合於其身而無差耶。
点心云云。
今俗午飯。謂之点心。然此二字。不過以些少食物療飢之意。則何處不可用乎。故古人晨羞。亦謂之點心。豈有古今之異同乎。
立而扶之云云。
扶之恐不過以手挽之。使不拜之意。搊策二字。退溪則曰未詳。諺解則曰막대ᄅᆞᆯ추잡다。終是未瑩。
冠禮正月云云。
加冠於首。故用歲首之月耶。然古人不必於正月冠之。士冠禮筮日條。亦無用某月之語。可見其無定月也。三加祝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正月之正。無乃如歲之正之正而有善底意思耶。
須用時服云云。
邵康節不服深衣。曰我爲今人。當服今人之服。程子之言。亦有此意思。然謂之俗則似過矣。未知信齋之附此語。何意耶。
再加撤冠巾之文云云。
士冠禮再加䟽。有冠者坐。當脫緇布冠之語。如是然後乃備。然經則再加三加。皆無撤之之文。故家禮亦不言。盖雖不言撤。撤在其中故也。恐不可歸之於闕文。
少北西向。少西南向。
士冠禮註。適子冠於阼。少北避主人。〈註說止此。〉沈明仲問衆子位少西者。避長子之位也。南向者何意。尤菴答曰長子西向。故次子避而南向也。愚意少西避長子之位。問者之說是矣。而避長子而南向。先生之答。恐未然。大抵位東者西向。位西者東向。自是理勢之如此。則位北者雖無所避。不南向而何。若如尤翁說。則長子醮席之南向者。亦可謂有所避而然耶。
祝字於階下。何意云云。
家禮則見尊長退。在見祠堂之後。而賓字一節。依古禮行之階下。以此觀之。則無乃字于階下。非但爲冠者之旣降。冠禮始於升階。終於降階。而冠于阼。醮於客位。字於階下。有自然不易之次序。故家禮見母則改之。而此一節從古而不改耶。更思之。
昏禮順天地之理云云。
三十而娶。二十而嫁。古人之質勝而太晩者也。十五而娶。十三而嫁。後人之文勝而太早者也。然則今此男許十六以上。女許十四以上者。乃所以合人情之宜也。人情天理。本自相關。則合人情之宜。非順天地之理者乎。
圍布几筵註豈後世〈止〉爲正否云云。
此註難解處。只在此一節。而尤翁以紛紛之言。屬之諸賢。而從古之古。屬之左氏。南塘以紛紛之言。歸之於當世諸賢外莫可適從之論。而從古指左氏後祖之說。二說皆未知其穩當。愚謂後世紛紛之言。卽鄕里諸賢之言。而古則三月廟見之古禮也。盖鄭忽逆婦而先配後祖。〈缺〉子譏之曰誣其祖矣。非禮也。鄕里諸賢。不識左氏所譏。譏其不告廟娶妻之失。而先配後祖四字。看作新婦之入門而不卽廟見。故入門卽廟見之禮。擧世皆行之。此實錯認也。徐居甫〈徐卽問者〉之錯認所譏則同於諸賢。而以其平日有不信左氏意思。故問曰後世之人。雖信左氏。而如此紛紛之論。不足爲據。莫若以三月廟見之古禮爲正否。先生答曰左氏他說。固難盡信。此則所謂後祖者。譏其娶妻時失此告廟之禮。可信而非誣也。特鄕里諸賢錯認。而信其不當信者云爾。卽此固難盡信云云。正破不足據之意也。此與孟子答文王不足法之問。而曰文王何可當也之意相似也。然則入門卽廟見。可知非左氏之本意。而三月廟見之當從古禮。不言而便在其中。
酳云云
士昏禮註。酳漱也。所以㓗口。且演其所食。又曰頤衍養樂之意。盖古人漱口。非如今人之以水蕩口而吐出之也。乃蕩口而下咽也。故能安其所食也。
舅姑禮之云云。
士昏禮。亦無命辭。
饗婦。婦降西階。舅姑降自阼階。
士昏禮註。授之室。使爲主。明代已。昏義註。阼階舅姑所升之處。而今婦由阼階而降。是著明代舅姑之事也。
男子不絶於婦人之手云云。
喪大記註。君子重終。爲其相褻。〈註說止此。〉以此觀之。此禮只可用於夫婦也。盖夫婦自有別。雖似沒人情。道理則當如此。若子女之於父母。父母之於子女。則相褻二字。初不着題。不可以彼而疑此也。南溪亦曰恐非父母之謂也。
中霤云云。
古者人民土室而開其上。以漏日光。雨亦霤之。故後人因名室中爲中霤。喪大記中屋履危註。履危者。踐履屋棟。上高危之處而復也。
禮成於三云云。
凡禮之成於三者。盖取三才之義也。然復之必三者。又別有其義。喪大記北面三呼註。必三者。一號於上。冀神在天而來。一號於下。冀神在地而來也。一號於於中。冀神在天地之間而來也。南溪亦不取成三之義。
被髮云云。
西原蠻子親始死。被髮持缾。慟哭於水濱。汲水而歸浴尸。唐初其俗漸染中國。仍有此禮。開元禮采入典禮。家禮因之而不改者。無乃雖非古禮。壞形變服。〈左氏語。〉不害爲皇皇故耶。
油杉土杉云云。
尤菴曰朱子諱松言杉。油杉。松之有脂〈관솔〉者。土杉。其無脂〈如今之白邊〉者。愚之所聞於師門者如此云。
灰𭱲云云。
今𭱲與骨灰和而用之。謂之骨灰𭱲。古之灰𭱲。亦當如此。
煉熟秫米灰云云
煉。字彙爍也。盖燒熟者。盡燒爍成灰。無一分未燒而生者也。
椑云云。
天子之棺四重。諸侯之棺三重。而其最內親身者曰椑。椑喪大記註。堅強之意也。
遷尸南首者。將卽遠之意耶。
然。
襪훠쳥云云。
諺解甚誤。
飯含云云。
飯。飯以米也。含。含以玉也。儀禮曰飯以生稻。含以槁骨。〈槁骨具也。〉
幃與帷何別云云。
幃帷之別。備要小註有之。而家禮本文。則則此二字錯綜用之。恐非二物也。
絞紟云云。
士喪禮絞紟衾二註。紟單被也。喪大記大斂布絞。縮者三。橫者五。布紟衾紟五幅。盖絞上鋪紟。紟上鋪衾。斂以衾紟。束以絞也。
襲奠。只設脯醢。設銘㫌後。添一果字。小斂曰奠饌。此乃漸備祭禮。而每一節。輒加一品而然耶。
然。
重制云云
此制考諸儀禮。終是聽瑩。尤翁答韓伯圭書曰𮢶木爲之。其形如鼎云云。而猶有更商量處。輯覽有圖。當考。
雖鬼可得而治乎云云。
南塘曰沙溪說似長。吾亦尋常如是看矣。盖不以至公行之。指閻羅王享水陸齋。而使有罪惡者。不入地獄而生天堂也。鬼指死者也。若如退溪,龜峰意。則都不成說話。
成服前吊禮云云。
此亦當看主人。主人設靈座爲位哭。一遵禮文。則吊者亦當從古。而主人之禮。若草率不成模㨾。則客亦從俗刪禮何妨。
小斂大斂之大小字意云云。
小斂則用衣旣少。而且斂以衾束以絞而已。此斂之小者也。大斂則用衣之多。而旣斂衾結絞。又納于棺。加盖下釘。此非斂之大者乎。且小字有初底意。大字有終底意。小斂初斂也。大斂終斂也。
彩一幅云云。
或綵屬上。一幅屬下。中間當着乊弋吐也。盖絞之縱橫。皆以細布或綵。而毋論布綵。每幅析兩端云爾。然用綵非古也。士喪禮䟽曰凡絞紟用布。喪大記註曰布絞。以布爲絞。
衰外削幅。裳內削幅。未知何義云云。
喪服制度註。外殺其幅。以便軆也。內殺其幅。稍有餙也。盖太古之服皆如此。而後世聖人易之以此。爲喪服也。
屈冠上首絰。絞帶上腰絰云云。
士喪禮註。首絰象緇布冠之頍項。腰絰象大帶。又有絞帶象革帶。頍項者。緇布冠無笄者。旣著冠。又著頍。圍髮際結項中。隅爲四綴。以固冠者也。大帶申束衣。革帶以佩玉者也。〈緇布冠缺項。靑組纓屬于缺。○註頍緇布冠無笄者。著頍圍髮際結項中。隅爲四綴以固冠。項中有𦁐。亦由固頍爲之。䟽結項中。項上結之也。武下別有頍。四隅爲綴。上綴於武。頍之兩頭皆爲𦁐。別以繩穿𦁐中結之然後頍得牢固也。必以布帛圍繞髮際爲之也。〉
帶下尺。闕而不言云云。
帶下尺。儀禮有之。家禮無之者。恐是闕文也。
大袖長裙云云。
婦人居喪。自與男子不同。家禮之大袖長裙。恐是從簡而非偶然也。
不杖朞條楊氏註。當添姊妹旣嫁相爲服也。然則兩女各出。初無降等而服其本服耶。
不但楊議。朱子說亦有如此。而沙溪,愚伏皆疑之。盖揆以道理。不當如是也。儀禮大功章。女適人者。謂衆昆弟。䟽爲本親降一等。是其常。則兄弟姊妹。匀是本親。奚獨於姊妹不降也。况䟽又有兩女各出。不再降之文乎。故喪服圖式女適人者爲本宗服圖。兄弟姊妹大功。此恐是楊氏之定論也。備要亦曰雖不再降。降一等爲大功無疑。且考不杖期章。姑姊妹女子子適人無主者。姑姊妹報。此言姊妹旣嫁。降在大功。而今以無主矜之。還服本服之期也。報者何謂也。彼生而我先死。則彼當爲我服期。故今於彼。我亦以期服服之。此便是相報也。倘使初不降大功。則今於無主之期。幷擧姑與女子而以報言之乎。
爲本生舅姑大功云云。
退溪,愼齋皆以大功爲未安。近世南塘,屛溪兩丈。亦以服期爲是。盖古禮舅姑之服。亦從夫降一等服期。故本生舅姑。亦降一等服大功。今則舅姑旣從夫服服三年。本生舅姑之亦從夫服服期。似爲允當云。
負版,辟領,衰云云。
此三者。儀禮雖無旁親不用之文。而以前有衰後有負版左右有辟領。孝子哀戚無所不在之文觀之。則惟子爲父母用之之說。似爲允當。然家禮自大功不用。必有微意。恐不可以初年未定之論。一筆句斷也。且後來先生家所行之說。不過楊氏之口傳。此則乃家禮之明文也。恐當從明文施行。
曾祖云云。
曾是重義。又有遠意。
火麻布云云。
此火字他本或作大字。故諺解〈굴근삼으로나흔뵈예져기ᄀᆞᄂᆞᆫ쟈랴。〉此說近之。火麻或以火浣布言之。而唐詩曰火浣單衣繡方領。此則不合於喪服。而南塘則曰恐是火治其絲之布也。亦未定是否。
貴妾云云。
子爲父之貴妾緦。禮無明文。
祖母與父偕喪。常持何服云云。
朴士元以此爲問。而尤翁初以持疑不决答之。末乃以彜錫之常持齊衰服。謂出於自然之天理。而無於禮而得中爲言。李廈卿以父母喪中祖父母卒。則承重者常持何服爲問。則答曰旣曰代父服祖。則其常持祖服者。乃所以㥧父之孝心。無損於爲父致隆之道也。此說恐好。
黑縗云云。
晉襄公伐秦之服。而宋時喪人以爲出入之服。朱子亦從俗服之。非禮之正也。我朝退溪欲服之。沙溪曰恐不穩當。
朝奠將至。撤夕奠云云。
此古禮也。盖人之始死。形神相離。神不知所之。而依神之道。莫如飮食。故古禮則楔齒綴足之後。卽奠庋閣上脯醢。家禮則自襲有奠。而斟酒奠于尸東當肩。巾之以避塵蠅。將小斂乃遷。襲奠而遷置靈座西南。俟新奠乃去之。而曰凡奠皆放此。小斂後又奠。大斂後又奠。成服後又奠。自此朝夕有奠。而朝奠將至然後撤夕奠。夕奠將至然後撤朝奠。所以長設者。使神長依於此而不去也。士喪禮註。有巾者。爲在堂而久設。塵埃故也。家禮留茶酒果。仍罩之者。盖出於此。
題陰面云云。
陰面。裡面也。盖奠賻之狀。封皮書狀上謹封之語。而門狀與榜子。則不書皮面。只書裡面。故曰題于陰面。
賓不答拝云云。
此亦古禮也。吊禮。賓不答拝者。己本來爲助執喪事。非行賓主之禮。故主人雖拝。己不答也。
展手策云云。
觀其語勢。則若曰展手柱地。如杖策然也。退溪於此則曰如搊策之策。於搊策則曰未詳。旣未詳搊策之意。則展手策之。何以曰如搊策也。可疑。
裂布爲四脚云云。
今之四角綴帶之制。出於朱子君臣服儀。而其來尙矣。故備要引之。然家禮則不用其制。而只曰裂布爲四脚。此無乃聞喪卽行者。蒼黃急據。未及爲四脚綴帶之制。故只以一幅布析其兩頭。以爲四脚。如掩制而用之耶。此必有意義。恐當以此爲正。南塘亦以急遽未暇言之。
再變服云云。
初變服。如初喪。卽被髮徒跣也。又變服。卽袒括髮也。儀禮奔喪。曰入門左。升自西階。殯東西向坐哭。括髮袒。降堂東卽位西向哭。襲絰絞帶。以此觀之。則一日再變服。古禮亦然。盖旣已成殯。何待後日乎。若未小斂而至則當與在家者同。此有明文矣。但旣曰如大小斂則亦如之三字。當以衍文處之。
下張。張於地下而得名耶。沙溪身下所用之物云者。果定論耶。
沙溪說是也。此外無他意思。
醯醓之別。
醯醋也。醓〈音담〉醢也。
尺寸長短云云。
古之度量衡。皆出於黃鍾。故皆有一定之䂓。如此則一毫之差。所關非細。而今之省尺布帛尺。初無取則於聲律。則差長差短。無甚關係。故曰不必屑屑爲也。
邪布巾云云
輯覽。以君臣服儀布斜巾證之。而服儀註。斜巾乃民間初喪未成服時所用。成服則去之。盖古者免之遺制也。盖邪與斜同意。似是狹裂布而帕頭者也。
男居男右。女居女左。
上男上女。無服之男女也。下男下女。有服之男女也。盖有服之親。重者在前。輕者在後。而無服之親。則其中之男居有服之男之右。女居有服之女之左也。如是看然後。皆次主人主婦之後八字成說矣。按備要啚。可見。
奠設如初云云。
旣夕禮。未正柩前。奠俟于下東面初指此也。盖正柩之後。設奠東面。如俟下之時也。
方相云云。
問解引古說。一曰防喪。一曰放想。尤翁曰未知孰是。
遣奠有脯云云。
南塘曰奠皆有脯。此特言有脯何也。盖有所不辦。則他奠或可無脯。而遣奠之脯。將以納苞。不可無。故特言有脯。此說得之。
每舍云云。
汝言是也。當以舍舘之舍看。
賓客拜辭云云。
士喪禮。賓出則拜送。在乃窆之後。而䟽相問也。旣封而退。相見也。反哭而退。朋友虞祔而退。吊禮會葬條。吊於葬者。及壙皆執紼。又曰鄕人五十者從反哭。四十者待盈坎。家禮賓客之未窆而辭歸者。何其與古禮不同也。無乃宋時俗禮如此耶。未可知也。
贈字義云云。
旣夕禮。至邦門。公使人贈玄纁束。至壙入窆。主人贈用玄纁束。䟽以其君物所重。故用之送終。問解。主人贈者。重君之賜而設也。後世雖無君贈之禮。而家禮存之。疑亦存羊之義歟。
玄六纁四云云
旣夕禮玄纁束註䟽。玄纁之卛。玄居三纁居二。家禮之玄六纁四。盖出於此。此參天兩地之義也。
內外盖云云。
內盖。卽薄板之旁距四墻者也。外盖雖不言其制。必是又一板之旁跨四墻者也。考之古禮。則下板之後。加折於壙口。其上加抗席。又其上加抗木。實土於其上。而折縱三橫五。抗木橫三縮二。未知今之只用橫板。昉於何時也。當問于知者。
旋旋二字未詳。
ᄀᆞᆨ금ᄀᆞᆨ금之意。盖旣少灌。又少灌。又少灌。令速凝也。
題主祝讀畢懷之。急於返魂而未及焚之耶。抑讀畢而焚之。則恐或神靈之飄散。故特懷之以待還家耶。
問解告畢卽返魂。未暇焚之之說是也。退溪云此時神魂飄忽無依泊。祝身任招來懷附於木主之責。故讀畢懷之。人或誤見有懷其神主者。沙溪曰可笑。尤翁亦以其說爲可疑。而以懷神主者爲無識。
哭于廳事云云。
返哭。主人哭于堂。主婦哭于室。卽士喪禮文也。家禮自與此不同。而楊氏欲合而一之。尋常未知其穩當也。盖廳事卽其親平日接賓客聽事之處。而過此輒興哀。故先哭于此。婦人自是在內。故入哭于室。室卽正寢之室也。其意大槩如此。不必深看。
酒西醋東云云。
神道尙右。故飯重於羹而居右。則醋輕於酒而居左可知也。
自虞至禫。無參神之節云云。
入哭卽參神之義。而無再拜者。三年之內。孝子常侍几筵。無可參謁之義。此則沙溪說得之。但旣以常侍而無參神。則祭畢而有辭神何也。閔元重以此問于尤翁。而尤翁不答。此却可疑。竊嘗思之。始祭入哭。自無而有也。雖無拜禮。可當參謁之義。而祭時連有哭泣之節。而祭畢而辭也。亦但哭而已。則無別於他哭。故旣哭而且再拜。以致丁寧之意。此恐非偶然也。未知如何。
主人奉羹。主婦奉飯云云。
此亦古禮也。特牲饋食禮。主人視側殺于門外東方。設俎于豆東。主婦視饎爨于西堂下。設黍稷于俎南。羹以六牲爲主。則此非省牲者所當奉者乎。飯以六穀爲主。則亦非主饋者所進乎。以左右言之。男當設左。而女當設右。以東西言之。主人居東。主婦居西。其於飯羹之進。亦爲從其便也。天産地産。可備一說。然方氏已有此說。而曰食地産。所以作陽德。故居左。羹天産。所以作陰德。故居右。此以曲禮食居人左。羹居人右而言也。陽德陰德之說可疑。
自卒哭。始用玄酒何義。
自卒哭爲吉祭。故用吉祭所用之禮。
祔祭末端朱子註。以與古不同。而祔于祖父爲無義。又以遂變而祔于禰廟。爲非愛禮存羊之意。上下似未照應。而其意以爲同堂異室之制。雖與古不同。而祔于祖父一節。不可遽變云耶。
然。
常事云云。
喪大記䟽曰。一朞天氣變易。孝子思之祭。是其常事也。故祝辭曰常事。
大祥陳服註。古人用黲色爲禫服。而今用白衣白冠者何也。
白衣冠。五禮儀文。時王之制。故今人用之。
假以出謁。
宋時俗禮。未大祥前。或借服此服。出以謁人。朱子以此移爲大祥之服也。
假䯻云云。
ᄯᆞᆫ머리之有餙者也。
告遷註。祝版云云。而無告辭可恠。
此實大節目。而只曰祝版云云。此未備處也。
埋于兩階間云云。
南塘曰遷主埋于階間。古禮也。埋于墓側。後俗權宜之事也。二者俱可。故幷言之。要使行禮之家。擇以行之。然一章之內。語無曲折。而上下未免逕庭。此等處正是家禮所以爲草本。而未及修改者也。
禫不計閏云云。
旣於小大祥。各言不計閏。而於禫更說不計閏二十七月。則似只以祥禫之間言之。然朱子常以王肅祥後便禫爲是。而以鄭玄間一月爲非。則况於其間。又不計閏乎。故沙尤以下諸賢。皆以橫渠計閏之說爲正。
或丁或亥云云
丁有丁寧意。亥則爲天倉。祭所以求福。宜稼于田故取之。以丁合亥則尤好。而丁未必亥則丁未丁酉。亥未必丁則己亥辛亥。皆可用云。
無奠而曰尙饗。
古禮筮日筮尸。皆曰尙饗。盖將以某日薦于祖考。以冀歆享之意也。輯覽亦曰無奠而曰尙享可疑。此似以尙享二字。屬之筮日之神矣。如是看則全不成說話。
以一仰一俯爲吉者。取一陽一陰之意耶。
此義未聞。汝言近之而不敢質言。
杜註之說云云。
左僖公三十三年傳曰。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主。䒱甞禘於廟。杜氏註謂此天子諸侯之禮。不通於卿大夫。盖卒哭後特用喪禮。祀新死者於寢。而宗廟四時常祭。自如舊也。
充屈云云。
本䟽亦曰心形充屈。終是形容不得。然大抵無可奈何之意。〈셜운ᄆᆞᄋᆞᆷ북밧쳐가ᄉᆞᆷ이막히고ᄐᆞᆨᄐᆞᆨᄒᆞᆫ거동이라。〉
君言王事。不言國事。
喪大記䟽曰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旣與人並立。則諸侯可得言天子之事。而猶不自私言己國事也。
𩜾粥云云。
厚粥曰𩜾。音〈젼〉。稀粥曰粥。又有曰糜粥。糜亦厚粥也。
春薦韮。
其義未詳。然代糓而用之。可見古人之重韮也。
旋設位云云。
旋。曾無神位。而只於祭時。卽刻設位之意。
西堦上啓櫝云云。
禰祭奉神主出就正寢。曰如時祭于正寢之儀。忌祭出就正寢。亦曰如祭禰之儀。
降神焚香。無再拜云云。
同春以此問于沙溪。答曰恐闕也。故備要依朔參禮。以兩再拜添補。
不言孝孫云云。
恐闕也。備要則稱之。
厭乃厭飫云云。
曾子問註。厭是厭飫之意。謂神之歆享也。盖神道尙靜。故獻禮旣畢。主人以下闔門出避。使神厭飫而享之也。
一食九飯云云。
小牢饋食註。食大名。飯小數。䟽天子十五飯。諸侯十三飯。士九飯。又曰一口謂之飯。三飯。禮一成也。又三飯又三飯。禮三成也。
工祝云云。
朱子曰善其事曰工。盖習於禮而善指揮。故曰工祝。贊美之辭也。
餕東西分首云云。
以止一人則當中而坐之語觀之。則年相若者。似當分首於東西耳。
禘字。
字彙。禘者祭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審諦昭穆而配於太祖。盖天子大祭之名。而其意則諦昭穆之尊卑也。
束茅云云。
本註束茅以下。並同虞祭。當以此爲正。何必捨此而從劉氏耶。
先祖祭陳器云云。
異於他祭者。未詳何意。而大抵始祖之祭。故有此加意尊待之擧也。
具饌註。毛血爲一盤云云。
飮血茹毛。太古之俗。故用之於始祖先祖之祭也。
降神無焚香之文。而只曰燎脂云云。
後之焚香。卽古之爇蕭也。故不用焚香而用燎脂。
加塩云云。
少牢,饋食。賓長羞肝用俎。塩在肝右。尸取肝。㨎于俎𱲠。振祭嚌之。據此則炙肝加塩。實古禮。故此祭用之。
先祖祭註。繼高祖之宗則自先祖。先祖指何祖耶。
程子曰初祖以下。高祖以上之祖也。此一語大煞分明矣。盖第一祖爲初祖。自第二祖至五代祖。皆爲先祖。自先祖之先祖。卽指第二祖也。
大盤小盤云云。
蔬果楪各十二外。別有六大盤六小盤。大盤卽毛血首心肝肺之盤也。小盤卽切肝切肉之盤也。此豈難曉之語乎。盤與楪旣異。各十二與二六。數又不同。混同看而牽合說何也。
忌字之義云云。
忌禁忌也。喪禮義曰忌日者。不用擧他事。如有時日之禁也。親以此日亡。其哀心如喪時。禁忌不營他事也。諱日之諱。亦忌諱之意也。文王忌日必哀。稱諱。
忌日齋戒云云。
李萬春問家禮忌日墓祭。前一日齋戒。要訣忌祭之散齋二日。致齋一日。兩說不同。何所適從。南溪答曰昨與尤丈,子仁相議。欲專從家禮。盖日數多則難得潔凈誠一故也。又問前期行䟽。高曾祖及父母忌日。自當有差等耶。答似然。大抵前期行䟽。固非古禮。而父母忌前二日䟽。祖父母忌前一日䟽。高曾祖忌則當日䟽。擧世行之。知禮家亦然。
特䯻假䯻云云。
二者皆ᄯᆞᆫ머리之類。而參禮婦人假䯻。忌祭主婦特䯻。吉㐫之卞。只在假特二字。執其名究其義。則假似有有餙意。特似有無餙意。
忌祭哭云云。
從家禮則只當於考妣哭。而儀節逮事祖考妣同。不害爲厚。故備要引之。
齋戒時不飮酒云云。
此東俗而非古禮也。
墓祭新㓗席云云。
墓祭。祭體魄也。軆魄在地下。而地上又用高牀。則有仰食之嫌。故不用牀而用席。儘有意思。
楮錢云云。
唐時有家家燒紙錢之語。楮錢之禮。無乃自唐而來耶。
鮓云云。
鮓音사。以塩米釀魚以葅。熟而食之。乃今之食醢也。
答敏賢庚午三月
[编辑]祖喪中父死。其子代服之節。毋論未葬已葬。未小祥已小祥。父喪成服後。卽因朝哭或上食。服其祖喪之服。〈代服時告于兩几筵。〉以畢其父未畢之餘日。此尤遂二先生定論。聖人復起。不易斯言。盖喪不可一日無主故也。據此則申生卽當服其祖未練之服。其父卒哭後。行其祖小祥而服其練服可也。若必待小祥而直受練服。則未小祥以前。無主喪之人乎。如是則三年之喪。絶而不屬。可乎。儀禮啚式。有曰亡在小祥前則小祥受服。小祥後則申心喪。此全不成義理。故沙翁以下諸賢皆非之。而獨玄石固守其說。所謂延柳。無乃學玄石者耶。祝文稱謂。則當曰顯祖考孝孫。此外無他道理。
寄大承乙亥五月
[编辑]汝父還。見書知好在。不廢讀書。喜不可言。思親思弟。人情固然。此亦自汝之去。室家若空虗。無日不思。聞汝送父時泣而垂涕。我心亦不平矣。然數月幾何過耶。安心勤讀。以待秋凉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