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十駕齋養新錄/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十駕齋養新錄
自序 

學術盛衰,當於百年前後論升降焉。初學者不能學儒者之難,惟以空言高論、易立名者爲事。其流至於初,《五經大全》易極矣,中葉以後,學者漸務於難,然能者尚少。我朝開國,鴻儒碩學,接踵而出,乃遠過乎千百年以前。乾隆中,學者㪅習而精之,可謂難矣,可謂盛矣。

國初以來,諸儒或言道德、或言經術、或言史學、或言天學、或言地理、或言文字音韵、或言金石詩文,專精者固多,兼擅者尚少,惟嘉定錢辛楣先生能兼其成。由今言之,葢有九難:先生講學上書房,歸里甚早,人倫師表,履蹈粹然,此人所難能一也;先生深於道德性情之理,持論必執其中,寔事必求其是,此人所難能二也;先生潛揅經學,傳注疏義,無不洞徹原委,此人所難能三也;先生於正史雜史,無不討尋,訂千年未正之譌,此人所難能四也;先生精通天算三統,上下無不推而明之,此人所難能五也;先生校正地志,於天下古今沿革分合,無不考而明之,此人所難能六也;先生於六書音韵,觀其㑹通,得古人聲音文字之本,此人所難能七也;先生於金石,無不編錄,於官制史事,攷核尢精,此人所難能八也;先生詩古文詞,及其早歲,久已主盟壇坫,冠冕舘閣,此人所難能九也。

合此九難,求之百載,歸於嘉定,孰不云然?嘗服膺《曾子》十篇矣,曽子曰:「難者,弗辟易者弗從。」故聖賢所能,必爲至難;若立一說、標一旨,卽名爲大儒,恐古聖賢不若是之易也。先生所著書,若《廿二史攷異》《通鑑注辯正》《元史藝文志》《三統術衍》《金石跋尾》《潛研堂文集》,久爲海內學者所讀矣,别有《十駕齋養新錄》廿卷,乃隨筆扎記經史諸義之書。學者必欲得而讀之,乞刻於版。凡此所箸,皆精確中正之論,卽瑣言剩義,非貫通原本者不能。譬之折杖一枝,非鄧林之大不能有也。噫嘻難矣!於先生之學,未能少測厓岸,僅就所自見者,於百年前後,約舉九難之義,爲後之史官傳大儒者畧述之。

嘉慶九年歲次甲子小雪日,揚州後學阮元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