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辵部/十畫
遘:《唐韻》古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居𠋫切,𠀤音姤。《說文》遇也。《爾雅·釋詁》遘、逢、遇、遻,見也。《註》行而相値也。《書·洛誥》無有遘自疾。《註》言身其康強,無有遘遇自罹疾害者。《崔駰·慰志賦》嘉昔人之遘辰兮。又與覯通。《前漢·敘傳》遘閔旣多。《詩·邶風》作覯。 考證:〔《爾雅·釋訓》遘逢遇遻,見也。〕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詁。
𨕝:《玉篇》籀文逋字。
𨕞:遷字俗省。
䢢:《集韻》七浪切,音滄。過也。
遙:〔古文〕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餘招切,音謠。《說文》遠也。《禮·王制》千里而遙。《左傳·昭二十五年》遠哉遙遙。又逍遙,徜徉也。互詳逍字註。
遚:《廣韻》《集韻》𠀤初救切,音簉。《廣韻》不進也。
遛:《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集韻》逗遛,不進也。互詳逗字註。
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困切,音巽。《正韻》順也,謙恭也。《書·舜典》五品不遜。又《太甲》有言遜於汝志。又《說命》惟學遜志。《註》謙抑也。遜其志,如有所不能也。又《說文》遁也。《書·微子》吾家耄遜於荒。《註》逃遁於荒野也。通作孫。《詩·豳風》公孫碩膚。《禮·學記》孫其業也。《春秋·莊元年》夫人孫於齊。《集韻》亦作愻。 考證:〔《書·大甲》有言遜於汝心。〕謹照原文大改太。心改志。
𨕟:《玉篇》古文厠字。註詳廠部九畫。
𨕠:《正字通》俗迮字。
𨕡:《正字通》俗造字。
𨕢:《玉篇》丑六切,音畜。行貌。
𨕣:遌𨕬𠀤同。詳後𨕬字註。
遝:《唐韻》徒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𠀤音沓。《正韻》雜遝也。《前漢·劉向傳》雜遝衆賢,罔不肅和。《曹植·洛神賦》衆靈雜遝。又《玉篇》䢔遝,行相及也。《古詩》䢔遝高飛莫安宿。《王褒·洞簫賦》騖合遝以詭譎。《註》合遝,盛多貌。又馺遝。《陸機·文賦》紛葳蕤以馺遝。《註》文辭壯奮也。 考證:〔《前漢·劉向傳》周文開基,西郊雜遝。〕謹按劉向傳雜遝二字屬下句不屬上句,今照原文句讀改爲雜遝衆賢,罔不肅和。〔《王褒·洞簫賦》鶩合遝以詭譎。〕謹照原文鶩改騖。
遞:《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𠀤音悌。《說文》更易也。《廣韻》遞,代也。《正韻》更迭也。《爾雅·釋詁》遞,迭也。《註》更迭,閒厠相代之義也。《前漢·郊祀歌》四興遞代八風生。又《正韻》迢遞,遠也。又《增韻》傳遞,驛遞也。又遞鐘,琴名。《前漢·王褒傳》伯牙操遞鐘。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𠀤音第。義同。又當蓋切,音帶。繞也。《前漢·王莽傳》絳侯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註》言諸將同心,圍繞扶翼也。又葉徒結切,音迭。《王儉褚淵碑銘》德猷靡嗣,儀型長遞。怊悵餘𡽪,鏘洋遺烈。《註》長遞,猶言長往不返。亦迢遞之意。《集韻》或作遞。俗作逓。 考證:〔《前漢·王莽傳》絳侯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註》言諸將同心,圍繞附翼也。〕謹照原文附改扶。
遟:《說文》籀文遲字。
遠:〔古文〕𨖸𢕱《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𠀤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於願切《正韻》於怨切,𠀤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葉於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俗作逺。
遡:《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𠀤音素。《說文》同泝。《詩·秦風》遡洄從之。《註》逆流而上也。《又》遡遊從之。《註》順流而下也。又《集韻》嚮也。《正韻》迎也。《詩·大雅》遡其過㵎。《註》響過㵎而居也。《又》如彼遡風。《註》如嚮風之人,唈而不能息也。又與愬通。訴告也。《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註》遡、愬同。又《正字通》溯㴑泝𠀤同。
䢤:《玉篇》籀文述字。
遢:《廣韻》吐盍切《集韻》託盍切,𠀤音榻。《玉篇》穩行貌。《集韻》邋遢,行貌。又《廣韻》邋遢,不謹事也。
𨕤:《玉篇》古文及字。註詳又部二畫。
遣:《廣韻》《集韻》去演切《正韻》驅演切,𠀤音繾。《說文》縱也。《廣韻》送也。《儀禮·旣夕》書遣於策。《註》遣,猶送也。又《正韻》祛也,逐也,發也。《左傳·僖二十三年》姜氏與子犯謀,醉而遣之。《前漢·孔光傳》遣歸故郡。又《廣韻》去戰切《集韻》《韻會》《正韻》詰戰切,𠀤繾去聲。《廣韻》人臣賜車馬曰遣車。《正韻》將葬而祭曰遣奠。旣祭,乃包牲體,載之以車,隨柩而行,曰遣車。《禮·檀弓》遣車一乗。《註》人臣賜車馬者,乃得有遣車。
𨕥:《集韻》道古作𨕥。註詳九畫。
𨕦:《字彙補》七溜切,音䞭。《集韻》進也。
𨕧:《集韻》悲萌切,音綳。《博雅》幽也。
𨕨:《字彙補》音義𠀤同𨔥。
𨕩:《字彙補》古文送字。註詳六畫。
𨕪:《集韻》送古作𨕪。註詳六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