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102.3-1993 力学的量和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力学的量和单位 Quantities and units—Mechanics GB 3102.3-1993 1993年12月27日 |
|
引言
[编辑]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SO 31-3:1992《量和单位 第三部分:力学》。
本标准是目前已经制定的有关量和单位的一系列国家标准之一,这一系列国家标准是:
GB 3102.3 力学的量和单位;
上述国家标准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务院于 1984 年 2 月 27 日公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表格中有关量的各栏列于左面各页,而将其单位列于对应的右面各页并对齐。两条实线间的全部单位都是左面各页相应实线间的量的单位。
量的表格列出了本标准领域中最重要的量及其符号,并在大多数情况下给出了量的定义,但这些定义只用于识别,并非都是完全的。
某些量的矢量特性,特别是当定义需要时,已予指明,但并不企图使其完整或一致。
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量只给出一个名称和一个符号。当一个量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或符号,而未加以区别时,则它们处于同等的地位。当有两种斜体字母(例如:𝜗、𝜃、𝜑、𝜙、𝑔、𝘨)存在时,只给出其中之一,但这并不意味另一个不同等适用。一般这种异体字不应给予不同的意义。在括号中的符号为“备用符号”,供在特定情况下主符号以不同意义使用时使用。
量的相应单位连同其国际符号和定义一起列出。
单位按下述方式编排:
一般只给出 SI 单位。应使用 SI 单位及其用 SI 词头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未明确地给出。
可与 SI 的单位并用的和属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非 SI 的单位列于 SI 单位之下,并用虚线与相应的 SI 单位隔开。专门领域中使用的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列于“换算因数和备注”栏。一些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列于附录(参考件)中,这些参考件不是标准的组成部分。
关于量纲一的量的单位说明:
任何量纲一的量的一贯单位都是数字一(1)。在表示这种量的值时,单位 1 一般并不明确写出。词头不应加在数字 1 上构成此单位的十进倍数或分数单位。词头可用 10 的乘方代替。
例:
折射率 𝑛 = 1.53 × 1 = 1.53
雷诺数 𝑅𝑒 = 1.32 × 10³
考虑到一般是将平面角表示为两长度之比,将立体角表示为面积与长度的平方之比,国际计量委员会 (CIPM) 在 1980 年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弧度和球面度为无量纲的导出单位;这就意味着将平面角和立体角作为无量纲的导出量。为了便于识别量纲相同而性质不同的量,在导出单位的表示式中可以使用单位弧度和球面度。
数值表示:
“定义”栏中的所有数值都是准确的。
在“换算因数和备注”栏中的数值如果是准确的,则在数值后用括号加注“准确值”字样。
正文
[编辑]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编辑]本标准规定了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在适当时,给出了换算因数。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科学技术领域。
2 名称和符号
[编辑]量:3-1~3-5 | 单位:3-1.a~3-5.b |
mass
kilogram
1 g = 10⁻³ kg
tonne
volumic mass,
[质量]密度 mass density,
density
kilogram per cubic metre
tonne per cubic metre
kilogram per litre
relative volumic mass,
相对[质量]密度
relative mass density,
relative density
one
massic volume,
比体积
specific volume
cubic metre per kilogram
lineic mass,
线密度
linear density
kilogram per metre
tex
1 tex = 10⁻⁶ kg/m = 1 g/km
量:3-6~3-9.2 | 单位:3-6.a~3-9.a |
areic mass,
面密度
surface density
kilogram per square metre
moment of inertia
kilogram metre squared
momentum
kilogram metre per second
force
newton
weight
“重量”一词按照习惯仍可用于表示质量:但是,不赞成这种习惯
量:3-10~3-15.3 | 单位:3-10.3~3-15.3 |
impulse
𝑰 = 𝒑(𝑡₁) − 𝒑(𝑡₂)
式中 𝒑 为动量
newton second
moment of momentum,
角动量
angular momentum
𝑳 = 𝒓 × 𝒑
kilogram metre squared per second
moment of force
𝜧 = 𝒓 × 𝑭
newton metre
moment of a couple
torque
angular impulse
𝑯 = 𝑳(𝑡₁) − 𝑳(𝑡₂)
式中 𝑳 为角动量
newton metre second
gravitational constant
𝐹 = 𝐺𝑚₁𝑚₂/𝑟²
式中 𝑟 为两质点间的距离,𝑚₁, 𝑚₂ 为两质点的
质量
[CODATA Bulletin 63(1986)]
newton metre squared per kilogram squared
pressure
pascal
1 bar = 100 kPa(准确值)
normal stress
shear stress
量: 3-16.1~3-18.3 | 单位:3-16.3~3-18.3 |
linear strain,
(relative elongation)
式中 𝑙₀ 是指定参考状态下的长度,Δ𝑙是长度增量
one
shear strain
式中 Δ𝑥 是厚度为 𝑑 的薄层上表面对下表面的平行位移
volume strain,
(bulk strain)
式中 𝑉₀ 是指定参考状态下的体积,Δ𝑉是体积增量
Poisson ratio,
泊松数
Poisson number
𝑚 = 1/𝜇
one
modulus of elasticity
pascal
shear modulus,
刚量模量
modulus of rigidity
bulk modulus,
压缩模量
modulus of compression
量:3-19~3-23 | 单位:3-19.&~3-23.3 |
compressibility,
bulk compressibility
𝜅 | = |
| ⋅ |
|
reciprocal pascal,
负一次方帕[斯卡]
pascal to the power minus one
second moment of area,
截面二次轴矩,(惯性矩)
second axial moment of area
metre to the fourth power
second polar moment of area
section modulus
metre cubed
dynamic friction factor
one
static friction factor
viscosity,
dynamic viscosity
𝜏𝑥𝑧 | = 𝜂 |
|
式中 𝜏𝑥𝑧 是以垂直于切变平面的速度梯度 d𝑣/d𝑧 移动的液体中的切应力
量:3-24~3-30 | 单位:3-24.a~3-30.a |
kinematic
viscosity
式中 𝜌为密度
metre squared per second
surface tension
newton per metre
energy
joule
work
potential energy
kinetic energy
𝐸k | = |
| 𝑚𝑣² |
power
watt
efficiency
one
mass flow rate
kilogram per second
volume flow
rate
cubic metre per second
附加说明:
[编辑]本标准由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家石。
本作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或部标准、专业标准),并因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而具备强制约束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关于中国标准出版社与中国劳动出版社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的答复》([1998]知他字第6号函),“国家标准化管理机关依法组织制订的强制性标准,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技术性规范”,所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不适用著作权保护,因而属于公有领域:
- 根据1962年12月4日施行、1979年7月31日停止执行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在此期间,技术标准中的国家标准和部标准均具备强制性。
- 根据1979年7月3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十八条,自此日起至1989年4月1日间,标准中的国家标准、部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就是技术法规,具备强制性。
- 根据1988年和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自1989年4月1日起:
-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具体而言,根据1990年《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四条、2020年《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以汉语拼音字母“GB”加上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年份号为标准代号格式的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因此,若有直观依据时,亦可佐证该国家标准具备强制性。
- 若无法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时,则该国家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关于标准著作权纠纷给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指出“推荐性标准不属于法规性质的技术性规范,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但:
- 1990年7月23日颁布实施、2018年3月6日废止的《标准化法条文解释》(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2号)第十四条规定:“……推荐性标准一旦纳入指令性文件,将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据此,在1990年7月23日至2018年1月1日期间被纳入指令性文件的推荐性标准,具备强制约束力,属于公有领域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释义》指出,“但在有些情况下,推荐性标准的效力会发生转化,必须执行:(1)推荐性标准被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引用,则该推荐性标准具有相应的强制约束力,应当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予以实施。……”因此,2018年1月1日以后发布且被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引用的推荐性标准,也具有与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相对应的强制约束力,属于公有领域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