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軒先生文集 (都愼徵)/序
竹軒先生文集 序 1792年 |
卷之一 |
夫以草野韋布之士。抗疏天門。釐正十六年已壞之邦禮。自非大力量大氣節。擔當天經地義而不挫於威武者不能。國朝己亥議禮。箝制一世之口。誤禮遂行。逮至甲寅仁宣王后昇遐。慈懿大妃當服長子婦朞年。而己亥餘黨。又議庶子婦大功。竹軒都公以布衣上疏爭之。顯宗大王大覺之。定大妃服以朞年。謫責違禮譸張數輩。收召言禮獲罪諸人。次第登庸。於是國是大定。倫紀始明。積幾年宗社玷汙之羞。脫然洗去。豈不休哉。公天稟慷慨。私淑於寒岡鄭先生之門。號精禮學。至是奮然齎疏。有此樹立。旣蒙朝家甄拔。出典百里之寄。辭謝不得。則黽勉赴任。疏陳民瘼。大革邑弊。遺黎至今有去思。學道愛人之效不可誣也。雖然。此豈無所本而然哉。公孝友天至。怡愉湛樂。和氣滿室。前後居廬凡六年。一言一行。不及於外事。嘗曰。士君子處世。所當爲者爲之。所當言者言之。惟理所在而已。至於禍福之來命也。觀於甲寅一疏可知已。嚴正而不激。剴切而不訐。直前擔夯。無所疑懼。可謂建天地質鬼神竢百世而不可易。嗚呼。豈易言哉。有琴湖問答。推明禮典之源委。以悉疏中未盡之餘意。又草萬言疏。論軍民積弊及江海保障之要。若使公一日措手於廟堂之上。則經綸布置。豈無可觀。而名位局之。年又不永。終不能大試。是爲可恨。然世有如主父偃者。擧其實而聞之於朝。則賈傅一部治安之術。或不爲紙上之空言耶。玄孫遠謨抱遺文。來請弁語。不佞衰暮湔劣。誠不敢當。而敬覽遺疏。不覺灑然開胷。犂然把筆。樂爲之序引如此云爾。敦寧府都正豐山柳𪶙謹序。
孝宗大王十年己亥。孝宗大王昇遐。慈懿大妃制朞服。廷議然也。粤明年庚子。眉叟許文正公以司憲府掌令上疏爭之。謂當服三年。諸儒賢相繼證明之。皆不見施。或逐或竄。顯宗大王十五年甲寅。仁宣王妃昇遐。慈懿大妃又當制服。廷議復擬以大功。時竹軒都公以布衣上疏爭之。謂當服朞。顯宗大王大覺之。定大妃服以朞年。謫責首相以下違禮譸張數輩。收名言禮獲罪諸儒賢。次第登庸。蓋在己亥。古禮爲長子三年而庶子朞。國制爲子朞。不分長衆。廷議以孝宗大王當古禮之庶子朞。而引國制不分長衆皆朞之說以彌縫之。在甲寅。古禮與國制。皆長子婦朞。而衆子婦大功。廷議以仁宣王妃當大功而後。處仁宣王妃以衆子婦者顯焉。以仁宣王妃當衆子婦而後。己亥之朞。非國制而用古禮庶子朞者顯焉。己亥之朞非國制者顯而後。顯宗大王一怒而釐正之。肅宗大王繼志而黜陟之。宗統克正。邦禮無憾。皆公一言之力也。粤七年庚申。一邊人復用事。朝著卽變。肅宗大王丁寧誥戒。守邦禮益嚴。迄今百有餘年。用事者操切當時言禮諸儒賢。無所不至。於邦禮。不敢復容議。噫。其身可斥。其朋友可收司連坐。其子孫可世錮。而其言終不可廢。則其言固天下之至言也。公遺集世久散佚。僅有琴湖問答與詩文若干篇。皆本孝友憂民國。讀之知其爲有道之言。非獨言禮一疏爲可傳。就世所共稱述者而備論之。卽禮所云節其壹惠者也。
上之十六年壬子正月。通政大夫原任承政院左副承旨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知製敎驪州李家煥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