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歌訣/湧吐之劑
外观
< 湯頭歌訣
湧吐之劑二首、附方六
[编辑]汗、吐、下、和,乃治療之四法。經曰︰在上者湧之,其高者因而越之,故古人治病,用吐法者最多。朱丹溪曰︰吐中就有發散之義。張子和曰︰諸汗法古方多有之,惟以吐發汗者,世罕知之。今人醫療,惟用汗、下、和,而吐法絕置不用,可見時師之缺略。特補湧吐一門,方藥雖簡,而法不可廢也。若丹溪用四物、四君引吐,又治小便不通,亦用吐法,是又在用者之圓神矣。
瓜蒂散治痰食實熱。
[编辑]瓜蒂散中赤小豆,甜瓜蒂(炒黃)、赤豆共為末,熱水或虀水調,量虛實服。
或入藜蘆鬱金湊,張子和:去赤豆,加藜蘆、防風﹔一方:去赤豆,加鬱金、韭汁。俱名三聖散,鵝翎探吐,並治風痰。
此吐實熱與風痰,瓜蒂吐實熱,藜蘆吐風痰。
虛者參蘆參蘆散一味勾。虛人痰壅,不能服瓜蒂者,參蘆代之。或加竹瀝。
若吐虛煩梔豉湯,張仲景方:梔子十四枚、豉四合。治傷寒後虛煩。
劇痰烏附尖方透。朱丹溪治許白雲,用瓜蒂、梔子、苦參、藜蘆屢吐不透,後以漿水和烏附尖服,始得大吐。
古人尚有燒鹽方,
一切積滯功能奏。燒鹽,熱湯調服,以指探吐。治霍亂,宿食冷痛等證。千金曰:凡病宜吐,大勝用藥。
稀涎散《嚴用和方》吐中風痰。
[编辑]稀涎皂角白礬班,皂角(去皮、弦,炙)四挺、白礬一兩,為末,每服五分。
或益藜蘆微吐間,
風中痰升人眩仆,
當先服此通其關。令微吐稀涎,續進他藥。
通關散用細辛皂,細辛、皂角為末。
吹鼻得嚏保生還。卒中者,用此吹鼻。有嚏者可治,無嚏者為肺氣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