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水目寺碑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水目寺碑銘
作者:楊華嚴壽 
天順七年年間
1463年
碑存於雲南省祥雲縣水目山寶華寺北五祖墳塔院內,高124厘米,寬49厘米,黄砂石質。碑額篆刻「水目碑銘」四字,周刻卷雲紋。直行楷書,文20行,行38字。楊華嚴壽撰書,楊藥師義篆額,明天順七年(1463年)立。

水目寺碑銘

鏡州婆羅門楊華嚴壽撰書一行

盖水目山者,龍興四年甲午,乃普濟祖師之所作也。其山林之勝,誠遁世之所。躭方外之幽,迺慕道二行之孜。樹林陰翳,泉石清奇也。昔者三行,國公高量成之男高成宗,祝髮為僧,獲神通之妙用也。有碑存焉。悟道無量,緇流使者阿標,龍虎不四行時而出之,木犬應吉凶吠報,具載則文繁,畧讃莫能窮也。至於宣德丁未年,招提崩頹,只存中塔、二五行殿,視之心酸,瞻之意嘆。幸遇六行欽差太監山 發心重修,繪塑周完。殆予耆老趙諱敬,給之以美田若干,坐落前甸。東南至溝,西至本主七行,北至張惠秧田,東西至溝,南北本主,永為萬年常住之田。而以陸續整修殿之隳漏,以建大佛事也八行。預伯趙祥慶棄俗為僧,改名惠庵,更以增餘田畝若干。至於姪男文賢,亦為苾萄,更名惠澤,累紹宗九行風而不斷矣。斯山也,肇自創立,至于住持,碩德性輪,經五百載之上矣。且夫求乎無漏,而不求乎有十行漏;求乎天知,而不求乎人知;求乎同理,而不求乎同俗。必然如是。于趙氏也,逍遙乎寂寞之鄉,反側十一行乎寬閑之野。不惜萬金,兩捐良田,以為之福田也。余謂德無常師,善無常主。述記為樹之風聲,勒碑十二行以銘之。

宦山、方丈銘曰十三行

摩摩機佛,隨願應緣。
無能勝王,所讄果然。
名譽水目,乃慕道泉。
于天水郡十四行,繼續前賢。
壽算遐齡,瓜瓞兒孫。
秩祿增輝,粟固相傳。
永遠香火十五行,常住有田。
祝延十六行聖壽,萬億斯年。
勒碑刻銘,寺刼石堅十七行

旹天順七年歲舍癸未季春十五日立

施主趙敬,男善吉祥三寶施趙受、趙慶、趙普十八行

鏡州淨志楊藥師義篆額十九行

蒼山楊義刊

比丘智憐如曉二十行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