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卷之三
← | 卷二 | 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 卷之三 覌世音 天王 地蔵王 金剛 十大明王 十地閻君 十八羅漢 寳誌公 盧六祖 達磨 普庵 泗州大聖 傅大士 二郎神 蕭公 晏公 宗三舎人 楊四将軍 水府 沿江遊奕神 洞庭君 湘君 巢湖太姥 宫亭湖神 海神〈潮神水神波神泉神俱附〉 廬山神 蘇嶺山神 新羅山神 射木山神 |
卷四 |
南無觀世音菩薩〈二月十九日生〉
[编辑]
昔有一國王,號曰妙荘王。三女:長妙音,次妙縁,又次妙善。善即菩薩也。王令其贅,不從,逐之。後花園居之白雀寺,尼僧苦以搬茶運水,鬼使代之。王怒,命焚寺,寺僧俱燬於燄,而菩薩無恙如初。命斬之,刀三折;命縊以白練,帶忽黑霧遮天,一白虎背之而去。屍多林,青衣童子侍立,遂歷地府,過奈河橋,救諸苦難,還魂。再至屍多林,太白星君化一老人,指與香山脩行。後荘王病惡,剜目断臂救王,王徃礼之。爾時道成,空中現千手千眼靈感覌世音菩薩奇妙之相,永為香山㫫跡云。
天王
[编辑]
按釋氏源流有毘畱勒義天王有毘畱慱義天王有提頭賴吒天王有毘沙門天王昔唐太宗從高祖起義兵有神降於前自稱毘沙門天王願同力定乱其手将有猪首象鼻者故所向成功及即位詔天下公府皆祀之天聖初詔諸郡置祠仍建佛寺俱以天王為額此天王之所由普建也
地蔵王菩薩〈七月三十日生〉
[编辑]
職掌幽冥教主十地閻君率朝賀成礼相傳王舎城傳羅卜法名目犍連嘗師事如来救母於餓鬼群叢作盂蘭勝会歿而為地蔵王以七月三十日為所生之辰士人禮拜或曰今青陽之九華山地蔵是也按傳新羅囯僧唐時渡海居九華山年九十九忽召徒衆告別但聞山嗚石隕俄分趺坐於函中泊三稔開将入塔顔貌如生舁之動骨節若金鎖焉故曰金地蔵以是知傳者之誤
金剛
[编辑]
金剛密跡是也按三昧經如来到那乾訶羅囯降五羅魔時金剛神手把大杵々頭出火燒諸悪龍々王驚怖走入佛影又嘗揮大利劍擬鬼王額鬼王驚怖抱持小兒長跪上佛又嘗白佛垂意小食化鬼神衆及世尊滅度金剛悲哀懊惱作如是言如来捨我入於寂滅我從今日無㱕無依無覆無護哀惱災患一旦頓集憂愁毒箭深入我心此金剛杵當用護誰即便棄擲自今以徃當奉侍誰説種々言恋慕如来此金剛之所自顕化也
十大明王
[编辑]
一熖鬘得迦忿怒大明王 二無能勝大忿怒明王
三鉢訥鬘得迦大忿怒明王 四尾覲難得迦大忿怒明王
五不動尊大忿怒明王 六吒枳根大忿怒明王
七你羅難挈忿怒明王 八大力大忿怒明王
九送婆大忿怒明王 十囀日羅播多羅大忿怒明王
此十大忿怒明王各有三面々各三目皆頭上頂佛以虎皮為衣髑髏為冠髮髻堅立
十地閻君
[编辑]
一殿閻君秦廣王蕭
二殿閻君楚江王曹
三殿閻君宋帝王廉
四殿閻君五官王黄
五殿閻君閻羅王韓
六殿閻君変成王石
七殿閻君泰山王畢
八殿閻君平等王干
九殿閻君都市王薛
十殿閻君轉輪王薛
十八尊阿羅漢
[编辑]
第一賔度羅跋羅堕闍尊者 第二迦諾迦跋蹉尊者
第三迦諾跋釐堕闍尊者 第四蘇頻陀尊者
第五諾距羅尊者 第六跋陀羅尊者
第七迦哩迦尊者 第八伐闍弗多羅尊者
第九戍慱迦尊者 第十半託迦尊者
第十一羅怙羅尊者 第十二那伽牟那羅尊者
第十三因竭陀尊者 第十四代那跛斯尊者
第十五阿氏多尊者 第十六注茶半託尊者
第十七慶友尊者 第十八賔頭盧尊者
寳誌禅師
[编辑]
寳誌禪師,宋元嘉中見形於東陽鎮古木鷹巢中。朱氏聞巢中兒啼,遂收育之,因以朱為姓。施宅為寺焉。公自少出家,依於鍾山道林寺。常持一錫杖,懸刀尺及鏡拂之類;或掛一両尺帛,數日不食,無饑容;時或歌吟,詞多讖記。士庶皆共事之。齊建元中,武帝謂師惑衆,收付建康獄。既旦,人見其入市;及檢獄,如故。建康尹以事聞,帝延於宫中之後堂。師在華林園,忽一日重著三布帽,亦不知於何所得之。俄而豫章王、文惠太子相繼薨,齊亦以此貴矣。由是禁師出入。
梁高祖即位,下詔曰:「誌公迹拘塵垢,神遊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語其佛理,則聲聞以上;談其隱淪,則遯仙高著。豈以俗士常情空相拘枳?何其愚陋至於此!自今勿得復禁。」師或一日對帝食鱠,帝曰:「一人知味二十餘年,師何為尔?」師乃吐出小魚,麟尾依然。今建康尚有鱠殘魚是也。皇后郗氏崩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則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騷窣聲,視之,乃見一蟒盤躃上殿,啖睛呀口以向於帝。帝大驚駭,無所逃遁,不得已,噉然而起,謂蛇曰:「朕宫殿嚴警,非尔蛇類所生之䖏。必其妙孽欲祟朕耶?」蛇為人語,啟帝曰:「蟒則昔之郗氏也。妾以生存嫉拓六宫,其性惨毒,恕一發則火熾矢射,損物害人。死以是罪䧟為蟒耳。無飲食可實口,無窟穴可庇身,飢窘困迫,力不自勝。又麟甲有蟲唼嚙肌肉,痛若其劇,若加錐刀焉。蟒非常蛇,亦復変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為阻耳。感帝平昔眷恋之厚,故托醜形骸陳露於帝,祈一功德以見拯救也。」帝聞之,嗚呼感激。既而求蟒,不復見。帝明日大集妙門於殿庭,宣其由,問善之最以贖其言。師對曰:「非禮佛懺滌悃欵不可。」帝乃然其言,搜索佛經,録其名號,兼親杼睿思,洒聖翰撰悔文,共成十卷,皆捄摭佛語,削法閑詞,為其懺禮。又一日,聞宫室内異香馥郁,良久轉美,初不知所来。帝因仰視,乃見一天人,容儀端麗,謂帝曰:「此則蟒后身也。蒙帝功德,已得生忉利天。今呈本身,以為明驗也。」慇懃致謝,言訖而去。此見《梁武懺序》。師於梁天監十三年冬将卒,忽告衆僧令移寺金剛神像出置於外,乃密謂人曰:「菩薩将去矣。」未及旬日,無疾而終,舉躰香而化,在世九十七年。帝以錢二十萬易定林寺前岡獨龍阜以葬師。永定公主以湯沐之資造浮圖七級於其上。帝𠇮陸倕製銘,賜玻黎珠以餙塔表。南唐保太七年,加號妙覺,塔名應世。宋太宗太平興囯七年,舒民柯萼遇老僧往萬嵗山,指古松下掘之,得石篆,乃寳公記聖祚綿遠之文。於是遣使致謝,謚曰寳公妙覺。治平初,更謚道林真覺大師。按《建康實録》:開善寺有誌公履。唐神龍初,鄭克俊取之以㱕長安。今洗鉢池尚在塔西二里法雲寺基,方池是也。
盧六祖
[编辑]
盧六祖名能廣東新州人唐宣宗朝學佛見曹溪水香遂於其地擇一道塲求之地主但云只得一袈裟地足矣地主從之遂以袈裟鋪設方圓八十里今南華山六祖道塲是也肉身俱存香烟薰其面如漆至元丙子年漢軍以利刃鑽其腹見心肝如生人於是不敢犯衣鉢尽載之有宣宗御賜袈裟織成淡山水有西天鉢非銅鉄非木石有西天履非革非木有其華經十六七葉有佛齒以小銀合載之元有一孽龍據深潭為民害六祖曰只怕尔変小其龍果小遂以鉢盂載之在寺中乾枯㱕附
達磨〈十月初五日生〉
[编辑]
二十八祖達摩自天竺國泛海見梁帝不契潜上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端居而逝葬熊耳山魏宋雲奉使西域廻過師子葱嶺見手擕隻履翩翩而逝雲問師曰西天去又謂雲曰汝王已厭世雲聞之茫然別師東還暨復命則明帝已登遐矣迨孝荘即位雲具奏其事帝令起壙惟空棺一隻革履存焉
普庵禅師〈十一月二十七日生〉
[编辑]
普庵禅師名印粛袁州宜春縣余氏子也當宋徽宗政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時生年六嵗夢一僧㸃其心曰汝他日當自省既覺以意白母視之當心有一㸃紅莹大佀世之櫻珠父母因此許從壽隆院賢和尚出家年二十七嵗落髮越明年受戒師容貌魁奇智性巧慧賢師器之勉令誦經師曰嘗聞佛祖元旨必貴了悟於心數墨廵行無益於事遂辭師遊湖湘謁牧庵忠公因問萬法㱕一一㱕何䖏忠公堅起佛子師遂有悟后㱕受業院癸酉嵗有隣寺慈化者衆請住持寺無常住師衣衾紙衣晨粥暮食禅定外唯閱華嚴經論一日大悟遍躰汗流喜曰我今親契華嚴境遂述頌曰
描不成團撥不開 何湏南岳又天台
六根門首無人到 惹得胡僧特地来
一日忽有僧名道存冒雪至師目擊而喜曰此乃吾不請友矣遂相與寂坐交相問荅師乃庵隱南嶺號曰普庵後营募重為慈化修建佛殿慕道向風者衆師乃随宜為説或書頌與之有病患者折草為藥與之或有疫毒人跡不相徃来者師與之頌咸得十全至於祈睛伐恠木毀淫祠靈應非一由是工役大興富者施財貧者施力巧者施藝寺宇鼎新延以數千里之間闢路建橋樂為善事皆師之化忽一日索筆書頌於方丈西壁云
乍雨乍晴寳象明 束西南北乱雲深
失珠無限人遭刼 幻應權機為汝清
頌畢示衆曰諸佛不出世亦無有涅槃入吾室者必能元契矣善自護持無令退失索浴更衣跏趺而寂時則乾道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勅封普庵寂感妙済真覺昭貺禅師
泗州大聖
[编辑]
泗州僧伽大師者唐高宗時至長安洛陽行化歴吳楚間手執楊枝混於緇流或問師何姓荅曰我姓何又問師是何囯人曰我何囯人尋於泗上欲搆伽藍因宿州民賀跋氏捨所居師曰此本為佛宇令掘地果得古牌云香積寺即斉禁龍建所創又獲金像衆謂燃燈如来師曰普光王佛也因以為寺額景龍二年中宗遣使迎大師至輦轂深加禮異命住大薦福寺三月三日大師示滅勅令就薦福寺漆身起塔忽臭氣滿城帝祝送師㱕臨淮言訖異香騰沸帝問方廻曰僧伽大師是何人邪曰覌音化身耳乾符中謚證聖大師
傅大士
[编辑]
傅大士名翕婺州義烏人也自幼聦慧通三教之書自號善慧八士梁普通元年遇天竺僧嵩頭佗語曰爾彌勒化身遂令自鑒於水乃見圓光寳盖即悟前因因問修道之地頭佗指松山下雙檮木曰此可矣
大士於此剏庵大通三年置寺雙檮間即今雙林寺有法華經梁武帝所賜鉄犂耕鉢水晶數珠七佛銅冠至今尚存初
大士學道難不家者流而不髡世以為先知先覺可免釋子冠服云時有餘虎岩在义烏之南二十五里又雲黄山頂多猛獸摶害居民大士齋竟每持餘飯飼之自兹虎獸伏匿又化石成青紫色莹然可爱堪琢以為数珠有陶姓者居嘗資給大士大士因指石祝之曰此石青紫可琢数珠且戒之曰不汝商相傳到今惟此一家能之他家倣效石輙碎裂後忠献王往委州発大士之塔取骨殖丕龍山舉之不動即其地建龍華寺以骨殖塑大士像於塔一統志稱傅大士墓在雲黄山石晋開運初吳越錢元佐遣使取其遺骨㱕塟錢唐啟瘗之日有両虎據墻而吼是夕大雨雷電震動山谷及行虎随至蝦䗫江阻水而返
灌口二郎神〈六月二十六日生〉
[编辑]
二郎神者姓趙名昱從道士李珏隱青城山隋煬帝知其賢起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老蛟為害春夏水漲漂渰傷民昱大怒特設舟船率壮士及居民夾江鼓譟昱持刃入水有頃其水赤石崖奔吼如雷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奮波而出時有佐昱入水者七人即七聖是也隋末世亂棄官隱去不知所終後江水漲溢蜀人見昱於青霧中感其徳立廟於灌江口奉祀焉唐太宗封為
神舅大将軍明皇加封 赤城王宋真宗封 清源妙道真君
蕭公
[编辑]
公姓蕭諱伯軒龐眉蛟髮美髭髯面如童少年為人剛正自持言笑不苟善々悪々里閈咸為之貭平歿於宋咸淳間遂為神附童子先事言禍福中若發機鄉民相率為立廟于新淦縣之太洋洲福澤一方元時以其子祥叔死而有靈合祀於廟
本朝洪武初嘗遣官諭祭永樂十七年其孫天任卒屢著靈異亦祀于此
詔封為水府靈通廣濟顕應英佑侯大著威靈于九江八河之上
晏公
[编辑]
公姓晏名戍仔臨江府之清江鎮人也濃眉虬髯面如黒漆平生疾悪如探湯人少有不善必曰晏公得無知乎其為人敬惮如此元初以人材應選入官為文錦局堂長因病㱕登舟即奄然而逝從人斂具一如禮未抵家里人先見其暢騶導於曠野之間衣冠如故咸重称之月余以死至且駭且愕語見之日則即其死之日也啟棺視之一無所有盖尸解云父老知其為神立廟祀之有靈顕于江湖 本朝詔封平浪侯
宗三舎人
[编辑]
楊四将軍〈六月初六日生〉
[编辑]
洋子江三水府
[编辑]
五代史楊氏據江封馬當為
上水府廟在山之陽
釆石為
中水府廟在釆石山下封王宋加顕靈順聖忠佐平江王
金山為下水府
廟在金山寺内三廟
本朝俱称水府之神水面江心一呼即應舟人過者必具牲帛以禱今有司嵗時致祭
㳂江遊奕神
[编辑]
陳堯咨泊舟三山磯有老叟曰来日午時有大風舟行必覆宜避之来日天晴萬里無片雲舟人請觧繂公曰更待之同行舟一時離㟁忽然黒雲起於西北大風暴至折木飛沙怒濤若山同行舟多沉溺公驚嘆又見前叟曰某乃江之遊奕神也以公他日當位宰相故奉告公曰何以報徳叟曰吾不求報貴人所至龍神禮當護衛願得金光明經一部乗其力稍可遷職公許之至京以金光明經三部遣人詣三山磯投之叟曰本祈一公賜三連陞數秩拜去
洞庭君
[编辑]
君洞庭湖神也有廟在龍堆按傳有柳生者名毅唐中宗時下第㱕至涇陽見一婦人牧羊謂生曰妾洞庭君小女嫁涇川次子為婢所惑毀黜至此敢煩寄尺牘㱕生謝不知所向婦曰洞庭之陰有大橘樹擊樹三當有應者生如其言有武大揭水引入至靈虚殿取書以進洞君泣曰老夫之罪使孺弱罹害湏之有赤龍飛去俄紅粒擁一人囬即寄書女也宴生碧雲宫君第號錢塘君謂生曰涇陽婺婦欲託高義為親生不敢當辞而去后再娶盧氏即龍女也恊同㱕洞庭
湘君
[编辑]
按山海經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盖舜南巡崩塟於蒼梧之野二妃從之不及溺死沅湘之間人為立廟世称湘君湖口及君山俱有廟昔秦始皇南遊浮江遇大風因問湘君何神博士對曰堯女舜妃始皇怒命赭其山即此唐韓愈有碑李白詩
帝子瀟湘去不還 空餘秋草洞庭間
淡掃明湖開玉鏡 丹青昼出是君山
劉禹錫詩
湖光秋水両相和 潭面無風鏡乍磨
遥望洞庭山擁翠 白銀堆裹一青螺
巢湖太姥
[编辑]
按青瑣高𧫛云古巢一日江水暴漲尋復故道溝有巨魚萬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獨一姥好善不食忽有老叟告之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禍汝不食其肉吾将厚報之東門石亀目赤城當䧟姥日徃視有稚子欺之以朱傳亀目姥見急走登山而城䧟為湖是為巢湖後人立廟於湖之姑山上以祀太姥舟行者罔不祭焉羅隱詩有借問當年沉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之句
宫亭湖神
[编辑]
神無姓名顕應於南康府東之宫亭湖上神来則陰霾蔽日其声澎湃若潮汐奔騰能分風令一南一北上下各不順帆能擘浪如持靈犀而入海守郡者重其神且防其為舟行之硬也立祠宫亭湖上嵗時享祀有呼必應遠近行者頼之宋秦觀宿湖邊惜竹軒夢湖神贈詩曰
不知水宿分風浦 何似秋眠惜竹軒
聞道文章妙天下 廬山對面可無言
九鯉湖仙
[编辑]
何氏莫詳其世代兄弟九人修道於仙遊縣東北山中故山名九仙又居湖側煉丹丹成各乗赤鯉而去故湖名九鯉廟在湖上最靈驗每大比嵗郡中士子祈夢於此信若蓍蔡
本朝黃孟良感其事賦詩一律以紀之云
人已登仙鯉化龍 伊誰湖上搆仙宮
石遺丹竈潺湲裹 雲鎖瓊樓縹緲中
青鳥去来猶夜月 碧桃開落自春風
此行不為邯郸夢 擬向邳橋遇石公
海神
[编辑]
即海若是也相傳秦始皇造石橋欲渡海觀日海神為驅石始皇求神相見神曰莫圖我形始皇從之及見左右巧者描昼神形神怒曰帝負約可速去今廟在文登縣
潮神
[编辑]即子胥人見其素車白馬乗潮而出
水神
[编辑]謂禺強河伯
波神
[编辑]謂川后
廬山匡阜先生
[编辑]
先生者姓匡名續字君平南楚人號匡阜先生生而神靈兒時便有物外志周武王時師老聃得長生之道結茅南障山虎溪之上隱焉室中無所有惟置一榻簡書數篇而已武王屢徵不起遇少年傳以仙訣得道漢武帝南巡狩登祀天柱嘗望秩焉繼而射蛟潯陽江中復封先生為南極大明公更命立祠於虎溪舊隱郡守桓伊遷先生祠於山口凡水旱癘疫禱之皆應焉
蘇嶺山神
[编辑]
廟在㐮陽府之東南鹿門山按漢光武幸犁丘夢一神人縞衣羽裳素巾皂帶來謁帝問曰汝何神斯神曰臣蘇嶺山神也更條數事語竟而去時習郁以侍中從行明日帝以語郁々夢亦如之毫髮不爽后光武封郁㐮陽侯使立蘇山神祠刻二石鹿夾祠前神道百姓謂之鹿門廟靈異顕著唐孟浩然詩漸至鹿門山〻明翠微淺昔聞龐德徳公釆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邈以遠
新羅山神
[编辑]
廟在福之汀州盖汀本晋之新羅縣唐始有汀名按寰宇記開元末新羅縣令孫奉先昼坐所事見神曰吾新羅山神也今從府主求一牛為食奉先請以羊豕代牛神怒於是疫癘大起奉先亦病亡后人有詩云
卓絕新羅百尺崖 神魔相倚洞天開
窪樽相伴先羊豕 不惜浮雲入夢来
射木山神
[编辑]
肇慶府之陽春縣有射木山山有雲靈雲罩其上必雨開則霽山南有祠曰射木山祠漢封其神曰儲休侯靈顕最著廟食一方水旱疾疫有禱必應舊傳江南有李氏者無子一夕夢神託生為嗣因名符後登第厯官知春州啟行辞其母曰兒往必不㱕矣逮抵官来射木山謁祠下顧瞻門廡若舊所覩未几卒自符之生而廟食廢及其卒而廟復灵以是知府之生祠神之現世也按唐之春州即今之陽春縣是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