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艸部/十八畫
𧄍:《唐韻》渠遙切,音翹。《玉篇》連𧄍,草也。一名旱蓮子。太山山谷閒甚多,其子析之,片片相比如翹,以此得名。
䕸:《唐韻》胡八切,音轄。麻莖也。又《集韻》居諧切,音皆。禾藳去皮穎也。或作稭。
𧄎:《集韻》同蘨。《說文》引《書》厥草惟𧄎。字从言。《篇海》篆文𧄎字。
蘱:《唐韻》《韻會》𠀤力遂切,音類。《爾雅·釋草》蘱𦽍蕫。《註》蘱似蒲而細。又《博雅》蘱,𦬁𦳋也。又地名。《公羊傳·宣十年》公孫邾父帥師代邾婁取蘱。《字彙補》或讀作媿。
蘲:《集韻》同虆。或作蔂。
䕹:《唐韻》徂合切,音雜。戸簾也。又在協切。義同。
䕺:《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徂聰切,𠀤音叢。《說文》草叢生貌。又《韻會》株也。《正字通》同叢。○按叢聚之叢自有正義,此字祇宜依《說文》所解,《韻會》之義不必遵。
𧄏:《集韻》芳六切,音福。通草也。一名烏𧄏。
𧄐:《集韻》疎江切,音雙。《玉篇》草名。
蘳:《唐韻》胡瓦切,音踝。《說文》黃華也。又《後漢·馬融·廣成頌》蓶扈蘳熒。《註》花葉貌,字从圭。又許規切,音眭。果實也。
𧄑:《集韻》求位切,音繢。草名。
𧄒:《集韻》權俱切,音瞿。草名。《爾雅·釋草·蘧麥註》蘧亦作𧄒。
𧄓:《唐韻》多動切,音董。𧄓𧄓,鼓鳴。
𧄔:《集韻》陳如切,同藷。又常如切,同蒣。
蘴:《唐韻》敷空切,音豐。《玉篇》蕪菁苗也。《揚子·方言》陳、楚之郊謂之蘴,魯、齊之郊謂之蕘,關東西謂之蕪菁,趙、魏謂之大芥。亦作葑。《爾雅疏》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薞蕪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又《集韻》思融切,與菘通。《揚子·方言·註》蘴,舊音蜂,今江東音嵩,字作菘也。
蘵:《集韻》質力切,音職。《爾雅·釋草》蘵,黃蒢。《註》蘵,葉似酸漿,花小而白,中心黃。《顏氏家訓》江南有苦菜,葉似酸漿,花或紫或白,子大如珠,或紫或黑,卽《爾雅》蘵,黃蒢,今河北誤謂之龍葵。又《本草》李時珍曰:敗醬草,亦名苦蘵。亦作𧄕。
𧄕:《玉篇》同蘵。
蘶:《集韻》虞貴切,音魏。草木採更生也。
𧄖:《正字通》蔈本字。
𧄗:《唐韻》同菹。
𧄘:《集韻》同𧆈。
𧄙:《集韻》同䔺。
𧄚:《集韻》陵之切,音釐。草名。夫須也。又同萊。見萊字註。
𧄛:《集韻》居六切,音匊。草名,大蘭也。葉細,花紅紫色。
𧄜:《集韻》同蘂。又《潘岳·藉田賦》瓊鈒入𧄜。《註》𧄜,聚也。
𧄝:《集韻》同䕴。
𧄞:《玉篇》同虉。
𧄟:《篇海》同薦。
𧄠:《直音》直夾切,音協。花突開。亦作𧅟。
𧄡:《字彙補》《集韻》與樵同。○按《集韻》本作𦿕,已見十五畫。《字彙補》誤从缶。
𧄢:《字彙補》薓字之譌,出《吳韻》。
𧄣:《字彙補》同燒。
𧄤:音未詳。《本草》石決明,一名紫𧄤。《陶氏云》俗傳是紫貝附石生者。《江淹·石劫賦序》石劫,一名紫𧄤,蚌蛤類也。○按𧄤字,字書俱不載,《廣雅》云:紫蜐,紫䖀卽今仙人掌。楊愼贊云:蘭陵紫蜐,江淹紫䖀。是惟蚌類,發花應春。䖀與春爲韻,當讀如嚚字,疑𧄤卽䖀字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