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第237回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嘉靖壬午本三國演義
◀上一回 第二百三十七回 姜維一計害三賢 下一回▶

却說姜維與鍾會曰:「可先令監軍衛瓘收艾。艾若殺瓘,反情實矣。將軍却起兵討之,此正道也。」會大喜,遂令衛瓘引數十人入成都,收鄧艾。瓘手下人止之曰:「此是鍾司徒令鄧征西殺將軍,以正反情耳,切不可行。」瓘曰:「吾自有計。」遂發檄文二三十道,其檄云:「奉詔收艾,其餘各無所問。若早來歸,爵賞如先。敢有不出者,夷其三族。」隨備檻車兩乘,星夜望成都而來。比及雞鳴,得見檄文者,皆拜於衛瓘馬下。

此時鄧艾在府中未起,瓘引數十人突入,大呼曰:「奉詔收艾父子!」艾大驚,滾下床來,瓘縛於車上。其子鄧忠出問曰:「為何?」言未畢,亦被捉下,縛於車上。艾手下將一齊趕來搶時,瓘叱之曰:「詔書在此,妄動者夷三族!鍾司徒大兵便到也。」衆望見塵頭起處,哨馬早到,各棄兵器而走。鍾會兵到,會大責曰:「養犢小兒,何敢如此!」以馬鞭撻其首。姜維亦罵曰:「匹夫,何不立功名於萬世耶?」艾亦大罵之。會令送赴洛陽。

會入成都,盡得鄧艾軍馬,威聲大震,乃與姜維曰:「吾今日方趂平生之願矣。」維曰:「明公自淮南以來,算無遺策,司馬氏之盛,皆公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保全,得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其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劒而妄殛。徙豈闇主愚臣哉?利害之使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迹,登峩嵋之嶺,而從赤松子之遊乎?」會笑曰:「君言遠矣。吾年方四旬,正欲立功名於萬世,耀祖宗於地下,豈可效陶朱公也?」維曰:「其他明公智力所能,無煩於老夫矣。」此乃姜維說鍾會反處。會撫掌大笑曰:「伯約知吾心耶?」二人自此日每商議用兵之筞。

維密與後主書曰:「望陛下忍數日之辱,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再興漢室矣。」鍾會正與姜維謀反,忽報晉公司馬昭大兵屯於長安,先有書到。會接書,其書之意云:「吾恐司徒收艾不下,自屯兵於長安,相見在近,以此先報。」會大驚曰:「吾兵多艾數倍,晉公知吾獨能辨之。今自引兵來,是疑忌也。」遂與姜維計議。維曰:「君疑臣必死,豈不見鄧艾乎?」會曰:「吾意决矣,事成則得天下,不成則退西蜀,亦不失作劉備也。」維曰:「近聞郭太后新亡,可作太后有遺詔,教伐司馬昭,以正弑君之罪。據明公之才,可席捲中原也。」會曰:「伯約當作先鋒,冨貴同享之。」維曰:「願効犬馬微勞,但恐諸將不服耳。」會曰:「來日上元令節,於故宮大張燈火,請諸將飲宴。如不從者,盡殺之。」維暗喜。

次日,會、維二人請諸將宴飲,至三更,會執盃大哭。諸將驚問其故,會曰:「郭太后臨亡,有遺詔在此,為司馬昭南闕弑君,大逆無道,早晚欲簒大魏天下,命吾討之。汝等各自僉名,共成此事。」衆皆大驚,面面相覷。會拔劒出鞘曰:「違令者斬!」衆將只得從之,畫字已畢。會困諸將於宮中,嚴兵守之。維曰:「我見諸將不服,不如坑之。」會曰:「吾已令宮中掘一坑,置棒數千,如不從者,打死填之。」時有心腹將丘建在側,建乃護軍胡烈手下舊人也。烈送建事會,建聽知此事,密告烈曰:「鍾司徒掘下大坑,又取白棒數千,但有不允興兵者,打死填之。」烈大驚,泣告曰:「吾兒胡淵領兵在外,安知會懷此心耶?汝可念向日之情,透一消息,雖死無恨。」建曰:「恩翁勿憂,某敢為之。」遂出告會曰:「主公軟監諸將在內,水食不便,可令一人往來傳遞。」會素納丘建之言,遂令丘建監臨。會分付曰:「吾以重事託汝,汝勿泄漏。」建曰:「主公放心,某自有謹嚴之法。」建暗令胡烈親信人入內,烈以密書付其人,其人持書火速到胡淵營內,細言其事,呈上密書。淵大驚,一時遍示諸營知之。衆將大怒,急來淵營商議曰:「我等雖死,豈肯從反臣耶?」淵曰:「十八日中,可驟入內,如此行之。」時有監軍衛瓘,深喜胡淵之謀,即整頓了人馬,令丘建傳與胡烈,烈報知諸將。

却說鍾會請姜維曰:「吾夜夢大蛇數千條咬吾,因此驚覺。」維曰:「夢龍蛇者,皆吉慶之兆也。」會大喜曰:「器仗已備,放諸將若何?」維曰:「此輩皆有不服之狀,久必為害,不如乘早戮之。」此是姜維先去鍾會牙爪,乘虛取事。會從之,欲給鎧甲與維來殺魏將。維忽然一陣心疼,昏倒在地。此是天滅漢室也。左右扶起,忽報宮外洶洶,如失火之狀。會欲令人探時,喊聲大震,四面八方無限兵到。維方甦醒,維曰:「此必是諸將作惡,可先斬之。」人報兵已入內。會令閉上殿門,諸將上宮以瓦擊之,互相殺死數十人。宮外四面火起,城上矢石如雨,外兵砍開殿門殺入。會自掣劒立殺數人,城上亂箭將會射倒,先梟其首。維拔劒下殿,往來衝殺,不幸心疼轉加。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言畢,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歲。宮中死者數百人。衛瓘曰:「衆軍各歸營所,以待王命。」魏兵互相爭剖維腹,其膽大如雞卵,瓘不能禁止。各軍要報讐,盡將姜維、鍾會妻子殺之。鄧艾部下之人,見鍾會、姜維已死,遂連夜去追刦鄧艾。早有人報知衛瓘,瓘曰:「是我捉艾,今若留他,我無塟身之地矣。」護軍田犢曰:「昔鄧艾取江油之時,欲殺犢,得衆官告免,今日當報此恨。」瓘大喜,遂遣田犢引五百兵趕至緜竹,正遇鄧艾父子放出檻車,欲還成都。艾只道本部兵到,不作准備,欲待問時,被田犢一指,艾父子死於亂軍之中。此乃姜維一計害三賢也。後史官有詩曰:

後主投降獻蜀川,天亡安得計謀全。
鄧艾遭刑鍾會喪,姜維一計害三賢。

又史官因鄧艾蓋世之功,乃有廟贊詩一首曰:

自幼能籌畫,多謀善用兵。
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
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
功成自被害,魂遶漢江雲。

又史官有鍾會廟贊詩曰:

漢時良將後,幼作秘書郎。
當世誇英俊,時人號子房。
壽春多贊畫,蜀郡逞軒昂。
不學陶朱法,遊魂返故鄉。

又史官有姜維廟贊詩曰:

涼州誇上士,天水産奇才。
曾得高人授,親傳秘訣來。
中原曾九犯,爵位顯三台。
隻身扶西蜀,傾危可痛哉。

又史官評鍾會、鄧艾曰:

王凌風節格尚,毋丘儉才識技幹,諸葛誕嚴毅威重,鍾會精練筞數,咸以顯名,致兹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埽地,豈不謬惑耶?鄧艾矯然强壯,立功立事,然間於防患,咎敗旋至,豈遠知乎諸葛恪,而不能近自見,此蓋古人所謂自論者也。

後裴松之辨姜維曰:

盛之譏維誠為不當。於時鍾會大衆既造劒閣,維與諸將列營守險,會不得進,已議北還,全蜀之功,幾乎立矣。但鄧艾詭道傍入,出於其後,諸葛瞻既敗,成都自潰。維若回軍救內,則會乘其背。當時之勢,焉得兩濟?而責維不能奮節緜竹,擁衛其主,非其理也。會欲盡坑魏將,以舉大事,授維重兵,使其前驅。若令魏將皆死,兵在維手,殺會復漢,不為難矣。夫功成意外,然後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之。不然,設使田單之計邂逅不合,復可謂之愚闇哉?

却說姜維、鍾會、鄧艾已死,張翼等死於亂軍之中,師纂破分其屍,太子劉璿、漢壽亭侯關彝關公之孫。皆戰敵,被魏兵所殺,軍民大亂,互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旬日後,賈充先至,出榜安民,方始寧靖。留衛瓘守成都,此時軍民安堵,秋毫無犯,乃遷後主赴洛陽面君,止有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郎卻正、殿中督張通等數人跟随,廖化、董厥皆託病不起,後皆憂死。未知後主遷洛陽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