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厚齋先生集/卷之二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十九 厚齋先生集
卷之二十
作者:金榦
1766年
卷之二十一

箚記

[编辑]

小學

[编辑]

嘉言

[编辑]

極力營辦

營。韻會度也。辦。韻會具也。

羅仲素

先生幼穎悟。不爲言語文字之學。聞龜山先生得伊洛之學。往師之。諡文質。

病臥於床。委之庸醫。比之不慈不孝。

沙溪先生曰諸家註恐不然。愚意病臥於床。非謂父母與子也。乃己身病臥於床也。吾之身卽父母之遺體。疾病。死生所係。而委之於庸醫之手。用藥或差。致誤其身。比之不孝。事親者尤不可不知醫術也。禮註朱子曰下不足以傳後。故比於不慈。上不足以奉先。故比於不孝也。後考二程粹言。病臥上有身字。

豺獺

豺。說文狼屬。狗聲食羊。捕獸祭天。爾雅狗足長尾。白頰色黃。獺。說文獸名。如小狗。水居食魚。

廟必有主

伊川先生曰作主用栗。取法於時日月辰。趺方四寸象歲之四時。高尺有二寸。象十二月。身博三十分。象月之日。厚十二分。象日之辰。剡上五分爲圓首。寸之下勒前爲頷而判之。一居前二居後。陷中以書爵姓名行行第。合之植於趺。竅其旁以通中。如身厚三之一。居二分之上。粉塗其前。以書屬稱。旁題主祀之名。司馬溫公曰府君夫人。共爲一櫝。

朔必薦新

程子曰嘗新必薦享後方可。數則瀆。必因告朔而薦。少儀未嘗。不食新註。嘗謂薦新於寢廟。丘氏儀節殽菜之類隨宜。

時祭用仲月

家禮時祭用仲月。前旬卜日。註擇仲月三旬各一日。或丁或亥。

冬至祭始祖

始祖祭。朱子曰惟繼始祖之宗得祭。程子曰此厥初生民之祖也。冬至。一陽之始。故象其類而祭之。朱子曰或謂受姓之祖。如蔡氏則蔡叔之類。或謂厥初生民之祖。如盤古之類。

立春祭先祖

先祖祭。朱子曰繼始祖高祖之宗得祭。繼始祖之宗則自初祖以下。繼高祖之宗則自先祖以下。補註曰大宗之家。其第二世以下祖親盡。及小宗之家高祖親盡。所謂先祖也。程子曰初祖以下高祖以上之祖也。立春。生物之始。故象其類而祭之。

季秋祭禰

朱子曰繼禰之宗以上。皆得祭。惟支子不祭。程子曰季秋。成物之始。始詩註作時亦象其類而祭之。

忌日遷主

沙溪先生曰忌者。含恤而不及他事之謂。非祭名也。朱子曰古無忌祭。近日諸先生方考及此。

事死之禮。當厚於奉生者。

按此所以反結上文厚於奉養。而薄於先祖之意。

已加巾帽

按家禮始加冠巾。再加帽子。

覃恩

覃。徒南切。說文延也。廣韻及也深廣也。

襁褓

襁。韻會負兒衣也。論語子路篇襁負其子註。襁。織縷爲之。以約小兒於背者。褓。韻會本作緥。說文小兒衣也。李奇曰齊人名小兒被爲褓。

年十五以上

朱子曰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

疏食水飮

集解疏食謂以麤米爲飯。水飮謂不食醬酪也。酪說文乳醬

累土墼塗之

考證墼。磗之未燒者。塗。以泥塗之。士喪註塗之。爲火備。

堂中少西

司馬溫公曰周人殯于西階之上。今堂室異制。或狹少。故但於堂中少西而已。檀弓殯於西階上則猶賓之也。註孝子不忍死其親。亦猶在西階。以爲賓客也。

放誕

誕。韻會妄爲大言也。荀子曰易言曰誕。

令進二溢米

喪大記子大夫公子衆士食粥。朝一溢米。暮一溢米。間傳旣殯食粥。朝一溢米。暮一溢米。註一溢。二十四分升之一也。沙溪先生曰喪服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註。二十四兩曰溢。爲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蓋一升之外。又有二十四分升之一。與小學不同。然其曰二十四兩爲溢者。以今之稱量之則爲米二升有餘矣。米數太多。小學註恐得之。然太少亦可疑。

脯鮓

鮓。在馬韻側下切。說文藏魚也。南方謂之䰼。北方謂之鮓。以鹽米釀魚爲菹。本草鮓。

襥。韻會本作幞。逢玉切。帕也。

蒸肫

豚。韻會通作肫。晉王濟傳。蒸肫甚美。

靦然

靦。國語范蠡曰雖靦然人面。實禽獸也。詩註靦。姡也。

素食

素。韻會空也。霍光傳註。菜食無肉曰素食。

羸憊

憊。步拜切。說文通作敗。

喪次

次韻會位次也。周禮大次小次註。若今更衣處。

斬衰寢苫枕塊

沙溪先生曰諺解釋以服斬衰。又寢苫云云。非是。溫公書儀。歷擧斬衰齊衰大功。而自重至輕差等言之。朱子删入此編。只擧重喪曰斬衰。今當云於斬衰之喪。寢苫云云。而母喪在其中也。

無故不入中門

家禮各歸喪次。註曰非時見乎母也。不及中門。

陳壽

蜀漢陳式之子。巴西安漢人。作三國志。師事同郡譙周。

天堂

按天堂。如云天上之堂。尊貴者所居也。

地獄

佛經有刀山,鐵網,火城銅柱,鐵床,鑊湯,爐炭,刀兵屠裂,剝皮,拔舌,釘身,犂耕,斧斫,寒氷,淤泥地獄等名。

十王

十王。一秦廣。二所江。三宋帝。四五官。五閻羅。六變成。七泰山。八平等。九都市。十轉輪。

碓舂

碓。都內切。廣韻杵臼。增韻舂具。桓譚新論。宓犧制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借身踐碓而利十倍。

碾磨

碾。女箭切。舊作輾轉。輪治穀也。

符章。卽書符拜章之術。

按書符拜章。言書呪符拜禱章。皆祈神要福之術也。綱目隋煬帝多猜忌。滕王倫等憂懼。呼術者章醮求福。按所謂章醮。卽拜章之事也。

與同僚

與。說文黨與也。廣韻善也。增韻待也。

名本中

一作大中

安禮。字立之。

河間人。沙溪先生曰字當作名。

媼。牙婆也

牙。交易互市之謂。婆。老女也。牙婆。卽今市上老女之主人賣買者也。

不貲

貲。通作訾韻會量也。漢蓋寬饒傳。用不貲之軀。貨殖傳家亦不訾。皆言無訾量可以比之也。

狡猾

狡。說文小狗也。廣韻狂也健也。方言小兒多詐。謂之狡猾。

塗。韻會圬也。如豫讓塗廁之塗。

押字

押。乙甲切。說文署也。徐曰今人言文字押署。是也。按今着押。皆用草書爲之。俗所謂슈례。是也。

挑取也

挑。韻會撥也取也。說文撓也。

舊判

按判。似是彼此是非判斷之辭。如今決立案之類也。

舊署

署。廣韻書也。又表識也。

妾媵

媵。釋文古者諸侯娶夫人則同姓二國媵之。詩序因謂從嫁之女爲媵。公羊傳諸侯一娶九女。二國媵之。媵特送婚之名。釋名姪娣曰媵。媵承也。

不肖

肖。說文骨肉相似也。人言不似其先。故曰不肖。廣韻似也法也象也。師古曰庸妄之人。謂之不肖。言其狀貌無所相似也。

節量親厚之恩

按親厚。卽兄弟也。

分門割戶

按分門割戶。言相與岐貳也。

抵此

抵。紙韻掌氏切。至也。

至若仇敵

按仇敵。如上文柳開所謂賊讎也。敵是敵國。

宴飮以落之

雜記註庾蔚之云落謂與賓客燕會。以酒食澆落之。卽歡樂之義也。

圭角

按圭方而角觸。無圭角。謂無方而不觸忤也。

拍肩

拍。匹陌切。說文拊也。廣韻打也。

擧將。擧主也

按古人以主試者。謂之座主。則想是以主薦者爲擧主也。東漢鄭弘。少爲鄕嗇夫。太守第五倫行春見而奇之。召署督郵。擧孝廉。後至元和元年。弘爲太尉時。擧將第五倫爲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見。弘曲躬而自卑。帝問知其故。遂聽置雲母屛風。分隔其間。由此以爲故事。魏景元元年傅玄擧將僕射陳公薨。以諮時賢。光祿鄭小同云宜准禮而以情義斷之。服弔服加麻可也。三月除之。

置義田宅

公輕財好施。尤厚於族人。旣貴。於姑蘇近郭。買良田數千畝爲義莊。以養群從之貧者。擇族人長而賢者一人主出納。人日食米一升。歲衣縑一匹。嫁娶喪葬。皆有贍給。詳見錢公輔所記。

衣縑一疋

縑。說文幷絲繒也。廣韻絹也。

庖廩

庖。說文廚也。取烹炰之義。玉藻君子遠庖廚註。方氏曰庖。宰殺之所。廚。烹飪之所。廩。說文作。象屋形中有戶牖。以防蒸熱也。禮記月令註。穀藏曰倉。米藏曰廩。

右廣明倫

孫思邈

京兆華原人。通百家。善言老莊。獨孤信異之曰聖童也。兼通陰陽推步醫藥。居太白山。隋文帝以國子博士召。不拜。唐太宗召至京師。時年已老。欲官之不受。竟稱疾還山。

朱仁軌

唐亳州永城人。弟敬則亦好學重氣節。累官平章。與三從昆弟居四十年。貲產無異。爲時所重。

徒騁葩藻

葩。說文華也。藻。陸佃曰藻水草有文者。出乎水而不能出水。以澡自潔。按葩藻。謂文詞之華而有文也。言徒爲馳騁於華彩之詞。而無德行事業之實也。

護疾

按護疾。如云諱疾。

腔子

腔。說文肉空也。骨體曰腔。

曠蕩

曠。韻會遠也闊也。師古曰空也。蕩。韻會廣遠之意。又流蕩也。

規矩

規。說文有法度也。會意字統曰丈夫識用。必合規矩。故字從夫。又曰正圓之器也。矩。本作榘。從木從矢。其中正也。增韻正方之器也。

知道

語錄아다

克己復禮

朱子曰先聖說克己復禮。尋常講說。於禮字每不快意。必訓作理字然後已。今乃知其精微縝密。非常情所及耳。退溪曰顏子本問仁。而夫子告之以禮者如何。仁者心之德。禮者理之節。心不存。理何以中節。理不中節。心何以得全乎。故夫子旣答之以禮。而至問其目則不過就視聽言動上說。欲學者先制於外。以安其內也。此聖人之言所以精微縝密處。栗谷曰仁者。本心之全德。禮者。天理之節文。己者。一身之私欲也。人莫不具此本心。而其所以未仁者。由有私欲間之也。欲去私欲。須是整理身心。一遵乎禮。然後己可克而禮可復矣。義禮智均是天理。而獨擧禮者。禮是檢束身心底物事。視聽言動。悉循天則。動容周旋。皆中節文。則心德斯全。而義智在其中矣。按左傳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註志書也。言古書有云。今以此觀之。所謂克己復禮。必是夫子以前聖賢之言也。

操之有要。視爲之則。

慶源輔氏曰人之視最在先。遇不當視者。才起一念要視他。便是非禮。故當以是爲操心之則。

本乎天性

問。視箴何以特說心。聽箴何以特說性。朱子曰互換說也得。然諺云開眼便錯視。所以就心上說。人有秉彝。本乎天性。道本自在這裡。却因雜得外面言語來誘之。聽所以就性上說。

發禁躁妄

朱子曰言箴上四句。是說身上最緊切處。須是不躁妄。方始靜專。自家這心自做主不成。如何去接物。下云矧是樞機。興戎出好四句。是說謹言底道理。下四句。却說四項病痛。

吉凶榮辱

按吉榮卽出好也。凶辱卽興戎也。

支離

支。韻會分也。離。孟子知其所離註。叛去也。所謂支離。似是分而叛去之意也。士直曰支只是煩多之意。

誠之於思。守之於爲。

朱子曰思是動之微。爲是動之著。這箇是該動之精粗。蓋思於內不可不誠。爲於外不可不守。

造次克念。戰兢自持。

蔡氏曰造次克念。以誠於思言。戰兢自持。以守於爲言。

習之旣久。與氣質之性俱成。則賢亦聖矣。

按所謂賢亦聖者。似失程子本旨。蓋所謂造次克念戰兢自持者。卽是習之之事也。習之旣久則習與性混成。而我亦與聖賢同歸於一云矣。今陳註就聖賢二字上分而言之。以爲賢者與聖同歸則恐非是。沙溪辨疑中亦有此說。宋龜峯曰習與性成之性。乃本然之性也。栗谷曰當尋文字來處。伊川此言。實本於玆。乃不義習與性成之文。此亦可謂本然之性乎。又曰習與性成。謂積習成功則若出於天性。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者也。按朱子於性相近習相遠註曰。此所謂性。兼氣質而言。習於善則善。習於惡則惡。由此觀之。伊尹所謂玆乃不義習與性成。卽習於惡則惡之謂也。此所謂習與性成聖賢同歸。卽習於善則善之謂也。然則其爲氣質之性似無疑矣。

無德以將之

將。廣韻助也。增韻持也挾也偕也。士直曰訓持爲是。酒誥所謂德將無醉。此其出處也。

燕遊之樂

韻會醼。合飮也。本作燕。詩以燕嘉賓。通作讌。又通作宴。

點檢

語錄ᄉᆞᆯ피다。又샹고ᄒᆞ여ᄎᆞᆯ호다。

一切世味

切。在霽韻者七計切。一切大凡也。前漢平帝記一切蒲秩如眞。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宜。如以刀切物。苟取齊整。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在屑韻者千結切。苟且曰一切。猶曰一時之權宜也。

富貴相

按富貴相。卽衣服飮食居室華盛之類。

身都將相

都。韻會摠也居也。

別無調度

按調度。卽經營區畫之意也。

求覓人物

按此言求覓人之物

問訊干求

訊。說文問也。廣韻告也。

不可翻看

按翻。披閱之意。

生硬

硬。廣韻堅牢也。增韻強也。

卑以自牧

丘氏曰牧。養也。

甚生氣質

按集註甚生。猶非常云者。與陳註不同。

文字輩

按輩猶類也。以其所言者非一。故曰輩。

課程

課。苦臥切。試也。廣韻第也。增韻計也。程。說文品也。荀子程者物之準註。度量之摠名。廣韻期也式也限也。

典籍

典。說文五帝之書也。從冊在丌上。尊閣之也。籍。說文簿書也。

狼藉

藉。在陌韻者秦昔切。草不編狼藉也。離披雜亂貌。在禡韻者慈夜切。釋義與陌韻同。

部秩

部。韻會屬也。部之言簿也。分簿之也。太玄曰分部諸縣。或爲四或爲二。秩。廣韻次也。又序也。

今之入人

按入。卽陷入之意也。

右廣敬身

善行

[编辑]

巾襪

沙溪先生曰諺解巾謂頭巾。襪謂足巾。愚意巾襪。是一物足巾也。或曰巾字多用於着頭。諺解恐是。

茶肆酒肆

肆。周禮司市掌以陳肆辨物。鄭玄曰肆。謂陳物處。韻會曰市鬻之舍。

焦先生千之伯強

丹徒人。歐陽脩勉之棄科擧學而全意經術。爲無錫令。

張昷之

鑄姪。進士及第。蔡齊薦其才可用。累薦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善吏事。所至有聲。以光祿卿致仕。

申國夫人姊也

姊。蔣兕切。說文女兄也。爾雅男子謂女子先生者曰姊。

鍋。韻會𨰠。溫器。𨰠。盧戈切。說文溫器。廣韻小釜也。

陽城

性孝友。敏而好學。于書無所不讀。及第進士。乃隱中條山柳谷之北。後德宗召爲諫議大夫。言裴延齡不可爲相。遷司業。

國子司業

朱子曰古人居喪廢業。業者簨簴上一片板。廢業謂不作樂耳。周禮有司業者。謂司樂也。

刮劘

刮。古剎切。說文摩切。廣韻刮。削劘。眉波切。廣韻削也。增韻剴也切也。

非獨只理會此。都是本原。

按此謂治事齋。非獨以只理會治民治兵爲事。如頭容直手容恭之類亦是事也。而爲其本原。

周旋禮樂

按周旋禮樂。言周旋於禮樂也。

王制曰論定然後官之

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註論。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

看詳學制

按看詳。似是看審詳定之意也。綱目宋哲宗元祐元年五月。命程頤等修定學制。太學自蔡確起大獄。博士諸生禁不相見。敎諭無所施。御史中丞劉摯以爲言。至是命程頤,孫覺,顧臨。同太學長貳。看詳修定條制。

鐫解額。以去利誘。

程子本文。自元豐後設利誘之法。增國學解額至五百人。來者奔湊。捨父母之養。忘骨肉之愛。往來道路。旅寓他土。人心日渝。士風日薄。今欲量留一百人餘。四百人分在州郡解額窄處。自然士人各安鄕土。養其孝愛之心。息其奔趨流浪之志。風俗亦當稍厚。

擧而措之

措。增韻安著施布也。

右實立敎

江革

漢時人。母終廬墓不除服。後擧孝廉。遷諫議大夫。

薛包

東漢安帝時人。少有至行。帝聞其名。令公車特徵。至拜侍中。包以死自乞。有詔賜告歸。加禮如毛義。

弟及其子也

沙溪先生曰恐是弟之子。

王祥

性至孝。嘗爲徐州別駕。率兵討寇。州郡淸淨。政化大行。晉初拜太保。進公爵。

王裒

裒少有志操。母存日畏雷。母沒後每雷。輒至墓曰裒在此。

父儀

儀字民表。修之子。志性正直。不畏權勢。

裒晉人

按當曰魏人。今曰晉人。恐失春秋之義。

魏嘉平

魏主曹芳年號。

王延

早喪母。繼母遇之不慈。盛冬母欲魚。延緣汾水叩氷而哭。忽有巨魚躍出。取以供食。于是母悟。撫延如己出。官至尙書左丞。靳準作亂。以爲左光祿大夫。延罵不受。準遂殺之。

柳玭

仲郢子。僖宗時爲御史大夫。直淸有父風。述家訓以戒子孫。

崔山南昆弟子孫之盛

琯。頲之子。宋申錫被讒下祕獄叵測。琯請付外庭治之。天下稱賢。以尙書左丞爲荊南節度使。徙東都留守。終山南西道節度使。性方介。有公台之望。兄弟八人皆有才。世以擬荀氏八龍。弟璪刑部尙書。璵河中節度使封博陵伯食邑五百戶。珙嶺南節度使。瑨兵部侍郞。球尙書郞。璀湖南觀察使。璵子澹進士同平章事。璀子沆同平章事。

庾黔婁

黔婁少好學。性至孝。仕南齊。終散騎常侍。

父易

易字幼簡。新野人。性恬靜。以文學自娛。南齊臨淄王表薦之。餉麥百斛不受。建武中徵爲司空主簿不就。易之第三子肩吾。肩吾之子信。

何子平

廬江灊人。少有志行。事母至孝。宋文帝時爲吳郡海虞令。得祿惟以供母。不及妻孥。人疑其儉薄。子平曰希祿本在養親。不在爲己。聞者慙而退。

朱壽昌

母卒涕泣喪明。有白烏集其墓上。後爲司農少卿。

拊其弟妹

撫。斐父切。通作拊。說文安也。

太子洗馬

前志云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先馬。如淳曰前驅也。或作洗。後漢書太子出則當直者前驅。尊威儀也。

武安侯田蚡爲丞相。中二千石拜謁。蚡不爲禮。黯見蚡。未嘗拜。揖之。

按以朝廷事體觀之。黯之此事。可謂傲然不恭。有違禮貌。而朱子猶採入於小學何也。無乃田蚡以富貴驕人。而黯獨不爲之屈。故取之耶。果爾則後世三公如有以富貴驕人者。雖揖之亦可耶。士直曰古者大夫士相見。皆有拜。而大夫見士則不出迎。於其入也。一拜。其退也送再拜。漢時去古未遠。想此禮猶未全亡。中二千石拜謁。而田蚡不爲禮。則是蚡生貴甚自失禮耳。汲黯之不拜而揖之者。似將以均其禮而折之耳。且朱子之採入小學。蓋欲見黯戇直倔強之終始而已。未必有意於此等節目。以爲後法也。未知如何。後世則貴賤相接。禮貌尤嚴截。三公之見客不拜久矣。今或有挾貴驕人者則不見可也。違俗行揖。恐非得宜。

踞廁視之

王氏曰廁音側。謂床邊廁也。或云溷廁。非也。胡氏曰亦猶文帝臨廁。謂山岸也。仲馮曰古者見大臣則御坐爲起。然則踞廁者輕之也。士直曰踞廁。謂臨高垂下也。

高允

渤海蓨人。漢太傅褒之後。少有奇度。崔宏異之曰高子黃中內潤。文明外照。必爲一代偉器。仕魏累官中書令。爵咸陽公。雖寵貴。家貧自如。武帝嘗幸其第。惟草屋數間。布被縕袍。廚中鹽菜而已。帝曰古人淸貧。豈有此耶。加光祿大夫。卒年九十八。

崔浩以史事被收

綱目魏武使浩允等共撰國記曰務從實錄。著作令史閔湛,郗標性巧佞。勸浩刊所撰國事于石。以彰直筆。允聞之。謂著作郞宗欽曰湛,標所營分寸之間。恐爲崔門萬世之禍。吾徒亦無噍類矣。浩竟刊石立於郊壇東。書魏之先世事皆詳悉。列於交衢。北人無不忿恚。相與譖浩。以爲暴揚國惡。魏主大怒。使有司按浩。六月詔誅浩夷其族。元魏拓拔氏來自北荒。其先交犬而生。浩譔國史。錄其事。浩字伯淵。宏之子。博極群書。明識天文。

李君行

興國縣人。志識警拔。治平中第進士。仕爲洪州司理參軍。性孝。丁父憂。終喪足不至私室。歷官至蘄州。不許子弟貫開封籍。其後三子連中進士第。渾及渾子存皆有時望。

貫開封戶籍

貫。韻會本貫。鄕籍也。

崔玄暐

唐博陵安平人。少以學行稱。叔父祕書少監行功器之。擧明經。累薦鳳閣平章事。爲人淸正寡欲。後以誅二張功拜中書令。貶卒於道。諡文獻。

姨兄

說文妻之姊妹同出爲姨。詩衛風碩人邢侯之姨註。妻之姊妹曰姨。沙溪曰栗谷以父之姨釋之。恐不如以母之姊妹釋之爲順也。

辛玄馭

武后時。爲屯田郞中。

確論

確。韻會堅也。

劉器之

司馬溫公門人。與溫公同年生。諡忠定。

謁張觀參政

張字思正。宋絳州人。官資政殿學士。趣多恬曠。持廉白。仁宗嘗飛白書淸字賜之。以賞其節。按名臣言行錄曰安世初登第。與二同年謁李若谷參政云云。此與謁張觀參政不同。夫小學與名臣錄皆是朱子所編次。而兩處採錄若是不同。未知謁李謁張。何者爲是。

且道

且道。語錄아ᄆᆞ나니ᄅᆞ라。

甚事

甚事。語錄甚므슴。

劉彝註下三條同

劉彝字執中。懷安人。幼介特。從胡瑗學。善治水。第進士。爲胊山令。恤孤寡平賦役。抑奸猾。終都水丞。著七經中義百七十卷。明善集,居陽集各三十卷。

錢藻

錢藻字醇老。吳越王元瓘五代孫。自和州徙家姑蘇。從學胡瑗。擧進士。累官至翰林侍讀學士封仁和伯。於書無所不讀。爲文閎放雋偉。爲人淸謹寡欲。

孫覺

孫覺字莘老。高郵人。擧進士。累官吏部侍郞。

錢公輔

錢公輔字君倚。武進人。少從胡瑗學。擧進士。英宗卽位。陳治平十議。後謫滁州團練使。神宗立。復入知制誥。

其子舜從

好問字舜徒之弟

鮑宣

渤海高城人。好學明經。擧孝廉爲郞。累官諫大夫。董賢用事。抗論不已。哀帝以名儒優容之。拜司隷校尉。尋以罪下廷尉。大學諸生千餘人守闕上疏。乃減罪。王莾秉政。宣遇害。

資賄

賄。說文財也。廣韻贈送也。

爽被誅。曹氏盡死。

綱目魏主芳嘉平元年春正月。司馬懿殺曹爽夷其族。曹爽驕奢無度。飮食衣服。擬於乘輿。又私取先帝才人以爲伎樂。弟羲泣諫不聽。又兄弟數俱出遊。司農桓範曰摠萬機典禁兵。不宜並出。若有閉城門。誰復內人者。爽曰誰敢爾耶。是月魏主芳謁高平陵。爽與弟羲,訓,彥皆從。懿與師昭謀。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大僕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奏曰太尉臣濟等皆以爽有無君之心。兄弟不宜與軍宿衛。奏皇太后。令臣如奏施行。臣輒勅主者。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敢有稽留車駕。以軍法從事。臣輒力疾將兵。屯洛水浮橋。伺察非常。爽得奏迫窘。不知所爲。懿使爽所親信說爽宜早自歸罪。惟免官而已。爽乃通懿。奏請下詔免己官。奉駕還宮。爽兄弟歸家。懿發吏卒圍之。收爽,羲等。俱夷三族。

略涉書史

按水行曰涉。言略知書史。如涉水而不致詳也。

剽掠村落

落。韻會居也。人所聚居。故謂村落。退溪曰韻會洛通作落。又籬落之落。本作格音洛。通作落。虎落。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按村落似是村閭聚居連落之意也。

丁役

唐志男子二十爲丁

繆肜

召陵人

蘇瓊

瓊。長樂人。仕北齊守南淸河。郡多盜賊。及瓊至。姦盜止息。瓊性謹。不發私書。郡人趙穎五月中獻瓜一雙。瓊置梁上竟不割。

乞外

外。謂出外也。

分異

分異。謂分產異居也。

王覽

孝友恭恪名。亞於祥。仕至太中大夫。孫導封始興公。

鄧攸乃棄其子

攸至江東。元帝以爲中庶子。遷吳郡太守。載米之郡。俸祿無所受。惟飮吳水而已。後稱疾去郡。例有送迎錢數百萬。攸不受一錢。百姓牽攸船不得去。少停夜發。吳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鷄鳴天欲曙。鄧侯挽不留。謝令推不去。官至吏部尙書。繫其子于樹而去。遂得流俗名。○沙溪先生曰小學中如失節之王祥,范質。不忠之李勣。亦取而錄之。是不以人廢其言行之善也。第如鄧攸棄兒則行人之所不忍爲。古人所謂事之不近人情者。而亦見收入。必有所以而不敢知耳。尤齋先生曰先生編次小學。與劉子澄相議勘定。其與子澄書欲去鄧攸事者。極其丁寧。而今於小學書存而不删。未知其故也。

庾衮

鄢陵人。事親以孝稱。察孝廉擧秀才。淸白異行。皆不降志。世號之爲異行。父在常戒衮以酒。後每醉輒自責曰汝廢先人之戒。何以爲人。乃於墓前自戒二十。

楊播

弘農人。本字元休。魏孝文改以延慶。母王氏文明太后之姑。賜爵華陰州子。

朝暮參問

參。覲也。

輒因使次

使次。猶便次。

牛弘

本姓尞。父允後魏侍中。賜姓牛。弘性寬裕。好學博聞。隋初爲祕書監。請開獻書之路。修五禮立明堂。帝善之。

叔射殺牛

親屬記。婦稱夫之弟爲叔。

與其兄伯康

按宋司馬池。擧進士。官至天章閣。長子旦字伯康。以父任爲祕書省校書郞。次子光。寶元初進士。累官端明殿學士。贈太師封溫國公。光子康。擧明經。累官司諫。直集賢院。以此觀之。所謂其兄伯康。卽是旦也。吳註所謂名康字伯康者。非是。

晁以道

文元公迥玄孫。少日激昂。刻意經術。慕司馬文正爲人。自號景迂。登進士。元符中以黨籍不許入國門。後終於徽猷閣待制。公博極群書。通六經。尤精於易傳。所著有客語等書行于世。朱子曰晁以道後來亦附梁師成。有人以詩嘲之曰早赴朱張飯。隨賡蔡子詩。此回休倔強。凡事且從宜。

石奮

奮。河內溫人。景帝朝爲九卿。

過宮門闕

闕。說文門觀也。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古今註宮門曰闕。崔豹註云人臣至此則思其所闕。

質行

質。韻會實也。廣韻朴也信也正也。

小子慶

慶爲太僕御史。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擧手曰六馬。

中帬廁牏

中帬。師古曰近身小汗衫也。牏。韻會本作㢏。行圊。博雅。圂廁也。釋名行淸。卽糞槽也。言穢汚常當淸除之。受糞函也。孟康曰廁中受糞函。東南人鑿木空中如槽。謂之牏。按吳註恐誤。

加賜黃金

沙溪先生曰致仕者例賜之外。又加賜二十斤。或曰旣許以致仕。復加以此也。

宜從丈人所

顏氏曰宜從丈人所。出毋泄我言也。

龐公

居峴山南。後携妻子隱鹿門山。因採藥不返。子煥晉泰康中拜牂牁太守。

陶淵明

在晉名淵明。在宋名潛。世號靖節先生。侃曾孫。少好高尙。博學善屬文。自號五柳先生。知彭澤縣。會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見鄕里小兒。卽解印去。賦歸去來辭。及宋受禪。屢徵不起。

崔孝芬兄弟

孝芬字恭梓。挺長子。早有才識。博學好文章。魏孝文召見。甚嗟賞之。遷司空。後儀同三司兼吏部尙書。善談論。愛好後進。終日忻然。商確古今。弟孝直字叔廣。眉目疏朗。早有志尙。官散騎常侍。爾朱兆入。去職歸里。卒于家。弟孝政字季讓。十歲父挺亡。號哭不絶。見者悲慘。志尙貞立。博學經史。位太尉汝南王參軍。

叔振

振。卽挺之弟也。

什物

什。是執切。史記什器註。什數也。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漢書註師古曰古者師行。二五爲什。食器之數必共之。故曰什物什具。今人通謂生生之具爲什物。

董生行

行。歌行。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下瑞無時期

時一本作休

柳公綽

公綽。華原人。性孝友。平生不讀非聖之書。爲山南東道節度使。累遷檢校左僕射。

仲郢

仲郢方嚴簡素。累官侍御史京兆河南尹。子璞,珪,璧皆謹守家法。

公權

公權博觀經術。元和初進士。仕爲侍書學士。穆宗嘗問書法。對曰心正則筆正。帝悟其筆諫。文宗朝累官學士承旨。以太子太保致仕。

纈文絹

綱目註。繒之染色者爲綵。撮綵以線結之而染色。旣染則解其結處。凡結處皆元色。餘則入染。其色斑斕。謂之纈。

共一牢

牢。周禮充人繋于牢。註閑也。必有閑者。防禽獸觸齧。

李相

昉父超。晉集賢殿學士。昉擧進士。累官中書侍郞平章事。以司空致仕。卒諡文正。

宗諤

宗諤。昉第三子。七歲能文章。累官翰林學士。爲人風流儒雅。內行淳至。事繼母以孝聞。與弟宗諒友愛。所著有文集及內外制。次子昭述進士。官尙書右丞。從子昭遘能文。官工部郞中。兄宗訥能屬文善書。官太常博士。宗訥之子昭迥進士。官屯田員外郞昭遠太子中舍。

右實明倫。問實明倫何以無朋友一條。朱子曰當時編類。偶無此爾。李氏以包孝肅尹京一章。爲實朋友之交。

第五倫

少介然有義行。郡尹鮮于褒見而異之。署爲吏。後爲鄕嗇夫。數年褒薦之于京尹閻興以爲主簿。領長安市。市無阿枉。建武中擧孝廉。光武召見甚異之。問以政事。戲謂倫曰聞卿爲吏篣婦公。不過從兄飯。寧有之耶。對曰臣三娶妻皆無父。少遭飢亂。實不敢妄過人食。帝大笑。拜會稽太守。躬自斬芻養馬。妻執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糧。餘皆賤貿。與民之貧羸者。五年坐法徵。老少攀車叩馬。號呼相隨。章帝時擢爲司空。

劉寬

弘農華陰人。司徒崎之子。性度寬仁。桓帝時守南陽。吏人有過。蒲鞭示辱。嘉平中拜太尉。後封遂鄕侯。

張湛

光武時拜光祿勳。數諫諍。後爲太子太傅。

楊震

震。明經博覽。年五十始仕。安帝時拜太尉。居官淸白。或勸殖產業。震曰使後稱淸白吏子孫。不亦可乎。

茂才

漢避光武名秀。稱秀才爲茂才。

尻。丘刀切。增韻脊梁盡處。

跖。說文足下也。徐曰足底也。通作蹠。今俗號脚掌曰足蹠。

蒲博之具

蒱。韻會摴蒱戲也。博物志老子入胡作。今人擲之爲戲。

鞭扑

扑。普木切。說文小擊也。亦作撲。

王勃

勃字子安。通之孫。福疇之子。爲壅州司功參軍。勃六歲能文章。麟德初對策高第。授朝散郞。後以罪廢。福疇坐勃故。左遷交趾令。勃往省父。道出洪州。作滕王閣序。勔,勮,助皆第進士。著才名。

楊炯

中童科。授校書郞。年十一待制弘文館。武后朝。與宋之問分直藝館。終盈川令。

盧照隣

盧照隣字果之。幽州人。高宗時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四人。以文章齊名。

駱賓王

駱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初爲趙王府屬。歷武功主簿。武后時數上疏言事。除臨海丞。怏怏不得志。棄官去。徐敬業討亂。署賓王爲府屬。爲敬業傳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讀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瞿然曰誰爲之哉。或以賓王對。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業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

裴行儉

貞觀中擧明經。仕爲長安令。高宗時累遷吏部侍郞。典選有知人之明。後拜禮部尙書。卒諡曰獻。

孔戡

唐憲宗時人。進士及第。補大理評事。佐昭義軍盧從史。偃蹇不軌。戡極諫之。不從。遂以疾歸洛。卒贈司勳員外郞。

皆許納拜

沙溪先生曰韻會納。入也。柳公使諸子入拜於幕賓也。愚伏曰朱子上黃端明書曰請納再拜之禮于尙書端明台座。據此則納非受義。乃獻字之義。

不度僧道

按度。度牒也。僧道。僧人及道士也。韓文論佛骨表曰不許度人爲僧尼道士。

贓吏

贓。韻會吏受賕。

貰。說文貸也。廣韻恕也。

帑藏

帑。韻會金幣所藏也。藏。韻會物所蓄曰藏。士直曰藏如字。蓋對食儲而言也。

貨一釵

貨。韻會可以交易曰貨。又貨者化也。變化反易之物。鄭康成曰金玉曰貨。

榷茶

榷。在效韻者音較。扛也。韋昭曰以木渡水曰榷。謂禁民酤釀。獨官開置道路。設木爲榷。獨取利也。徐曰此卽今所謂木彴橋也。彴。韻會橫木渡水也。在覺韻者音角。水上橫木。所以渡看。釋義與效韻同。

涯,餗皆爲宦者仇士良所殺。

文宗太和九年十一月。仇士良殺李訓,鄭注,舒元輿及王涯,賈餗等。時宦官益橫。上不能堪。李訓,鄭注揣知上意。數以微言動上。上意其可謀大事。遂密以誠告之。訓,注遂以誅宦官爲己任。以鄭注爲鳳翔帥。注與李訓謀。至鎭選壯士數百爲親兵。奏請入護王守澄葬。仍請內臣盡集送之。因令親兵殺之。使無遺類。約旣定。訓與其黨謀。如此事成則注專有其功。乃以郭行餘鎭邠寧。王璠鎭河東。使多募壯士爲部曲。以羅立言知京兆府事。韓約爲金吾衛大將軍。及與御史中丞李孝本謀。幷注去之。宰相惟舒元輿與其謀。他人莫知也。及是日。上御紫宸殿。百官班定。韓約奏左金吾廳事後石榴夜有甘露。上顧仇士良帥諸宦者往視之。士良等至。韓約變色流汗。士良怪之。俄風吹幕起。執兵者甚衆。士良等驚走。詣上吿變。訓呼金吾衛士上殿。宦者卽擧軟輿迎上。決殿後罘罳。疾趨北出。羅立言帥京兆邏卒三百。李孝本帥御史臺從人二百。皆登殿縱擊宦者。死傷者十餘人。訓知事不濟。走馬而出。王涯,賈餗,舒元輿還中書。士良等命左右神策兵五百人露刃出討。賊殺金吾吏卒千六百餘人。擒舒元輿,王涯,王璠,羅立言等繫兩軍。涯年七十餘。不勝苦自誣服。李訓爲人所殺。傳其首。引涯,璠,立言,餗,元輿,孝本腰斬于獨柳之下。親屬皆死。孩稚無遺。百姓怨涯榷茶。或詬罵或投瓦石擊之。

王文正公

自少穎悟。善爲文辭。累官右僕射平章事集賢殿太學士。封沂國公。資質端厚。在朝進止皆有常處。正色危言。進退士人。莫有知者。嘗曰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當。

必盡其方

按韻會方道也。盡其方。言盡其所爲之道也。

管寧

朱虛人。美鬚眉。與邴原相友。漢末避亂至遼東。後浮海還郡。魏初累徵不起。吟詠詩書。不改其樂。卒年八十四。

聲伎

伎通作技。巧也。廣韻方術也。

泥塑

塑。韻會埏土象物也。

掣肘

春秋時魯使宓子賤爲單父令。子賤借善書者於君。子賤使二人從旁引其肘。書醜則怒之。欲好書則又引之。書者辭歸以告。魯君曰子賤苦吾擾之。不得施善政。命毋徵發單父。未幾化大行。

李文靖公

炳之子。太宗時進士。上嘗稱其風範端凝。眞宗時拜相。焚封妃之詔。奪西夏之謀。不用浮薄。不市私恩。日取水旱盜賊奏聞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不然則留意于土木禱祀矣。王旦初以爲細事。後果驗。歎曰李文靖眞聖人也。

張文節公

幼篤學。中進士。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儉約如寒士。

器用甆漆

按甆。陶器也。漆。漆器也。

汪信民

性孝友。家貧好學。試禮部第一。分敎長沙。卒年四十。生平深厚不伐。賙親友之急。解衣推食無難色。所著有靑溪類藁,論語直解。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按此言非必爲咬得菜根然後方可做得百事。只是言能咬得菜根而不變其所守則可以做得百事云爾。眞西山論菜云百姓不可一日有菜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昨非菴鄭瑄曰正緣士大夫不知此味。若自一命至公卿。皆得咬菜根之人。則必知職分所在。百姓何愁菜色。

右實敬身